中國經濟形勢不好,大學生畢業找工作難。(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3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3月16日,中國官媒突然發力批判「孔乙己文學」,意指年輕人因為高學歷而放下身段不去尋找工作,就如魯迅小說中的孔乙己一樣。該話題一度竄登微博熱搜榜首。
官媒:孔乙己陷生活困境是因放不下讀書人架子
央視網微博公號16日發文稱,學歷的價值,只有在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掘自身潛力的情況下,才能得以體現。「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
文章還稱,長衫是衣服更是心頭枷鎖,一時的困難不等於一生的失敗,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當代有志青年絕不會被困在長衫中。
公開資料顯示,《孔乙己》是魯迅筆下的一篇小說,也是小說主人翁。小說描寫孔乙己作為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缺乏實際技能,只會一些迂腐「知識」。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館裡被人們嘲笑的對象。孔乙己是一個可笑又可悲的底層人物。
孔乙己雖生活窮困潦倒,但他卻總穿著一件代表著有學問的破舊長衫。小說中「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人」,「穿長衫」意味著他是一個讀書人,不是一個做苦力的「短衣幫」,似乎身份高「短衣幫」一等。站著喝酒,雖然孔乙己穿長衫沒做苦力,但他的生活困境和那些長衫客還是不能融為一體。
知乎用戶批:把社會矛盾轉嫁到個人不努力上面
對於大陸知乎網站提出的問題:媒體談孔乙己文學,稱「當代有志青年絕不會被困在長衫中」,帶來哪些啟示?「長衫」對你來說是困擾嗎?知乎網民評論也異常活躍。
知乎用戶「呂嘉儀」發文表示,「這是典型的把社會問題轉移到個人不努力上。不敢說社會現象,只敢pua年輕人」。而一個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也許是不努力,「但大學生就業難成了普遍現象,還能歸咎於大學生不夠勤勞,放不下面子,沒有脫下孔乙己的長衫嗎?」
「讀了16年書,畢業之後卻只能去做中學生能幹的體力活,那何必浪費那麼多資源,義務教育後直接出來干體力活不就得了?」文章還說,「央視網其實挺會說的,上來給大學生戴了頂高帽,說什麼現在的大學生和以往不同,願意脫下孔乙己的長衫了,可是新社會的大學生為什麼要脫下舊社會的長衫?這豈不是在暗示……」
「下嶺「發文說,「現實是什麼呢?名校畢業5年存款5000元,研究生畢業後在火鍋店打掃衛生,211文科碩士參加招聘會均薪5000元」。高學歷人群在不斷擴大,但社會可提供的優質崗位嚴重不足,導致年少時凌雲壯志不再,生活的一地雞毛已成為常態。
文章稱,「個人困擾」普遍化的背後往往是社會全體不得不去面對的「公共議題」。「官方作為大環境的協調者,更應該反思的難道不是現在愈演愈烈的就業難題、分配鴻溝嗎?」
微博網民熱議:心酸有多少人活成孔乙己 橫豎都是我們不對
網民「今天蝸牛不吃飯」說,「搶我們崗位的時候說小鎮做題家目光淺顯,顏值也是資源。找工作難的時候又內涵小鎮做題家死要面子,假清高。橫豎都是我們不對!」
「李建秋的世界」質問,「現在教材改了嗎?我記得我當年學的孔乙己不是這樣的。我記得當年學的孔乙己,是魯迅控訴科舉制度對知識份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現在課本改了嗎?孔乙己的不幸,是不願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
也有網民說,「太搞笑了,永遠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社會這種風氣從來就沒散去過」「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心酸的是,有多少人活成孔乙己的樣子。」「你要不要先去把勞動法改了」「少放屁了、站著說話腰不疼、別動不動評這個評那個的、有時間看看腦子吧!」。
「我父母花了多少錢在我學習上,我一畢業就去當環衛工人合適嗎?這話別人說就算了,央視網好意思嗎?」「魯迅先生批判的是什麼你們比我們更清楚,而你們卻看樣子原因歸因於他好吃懶做…」
微博網民評論,「我們也不過是祥子,時代變了嗎?」(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也有推特網民熱議說,「扯淡他們最積極,幹過正事有幾件?」「中共的官媒確實腦子有問題」「請問官媒:既然工作沒有高低貴賤,為何工作報酬、退休金以及享受的社會福利有零三六九等呢?」「我真尼瑪噁心吐了,怎麼不反思自己的畸形教育文化啊?」「知識份子又要臭成老9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