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的朝珠。(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當在參觀故宮博物院時,若仔細觀察清朝皇帝畫像,會發現所有的皇帝都佩戴著一條由珠子串成的項鍊,這種項鍊被稱為「朝珠」。現代社會也有很多人喜愛戴珠子飾品,從耳環、頸鍊、手鍊到戒指等,珠子的應用廣泛。
朝珠的意義
在清朝時期,佛教於中國的影響非常深遠,所以皇室成員戴著108顆珠子串成的朝珠不僅是一種習俗,也代表著皇室成員的宗教信仰。這些珠子的種類和數量也有嚴格的規定,除了珍珠外,還有金剛石、玉石、珊瑚等材料,且每一串皆必須由108顆珠子串成。
朝珠的身份地位和等級
朝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佛教。它實際上是從佛珠演變而來的。因此,朝珠和佛珠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如每串珠子都有108顆,每27顆朝珠之間會隔一顆較大的珠子,被稱為「佛頭」或「分珠」,而在兩側則會各串上3串小珠,每串共有10顆,稱為「紀念」。此外,朝珠也反應了清朝皇帝的權威與地位。在皇帝身穿龍袍時,朝珠就成為了其裝束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根據清代的史料記載,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貴妃和妃嬪可以佩戴朝珠,而官員則需為文官五品或武官四品以上方能擁有此權。其中,東珠是一種極為珍貴的黑龍江產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有資格佩戴,而它的數量極為稀少。朝珠的材質除了珍珠,還包括青金石、紅藍寶石、瑪瑙等,這些寶貴的材料被用來製作朝珠,凸顯出其高貴和獨特的身份象徵。
不同的珠子材質也有其獨特的意義,珍珠代表純潔與財富,珍珠只能由皇帝、皇太后、皇后等人戴著,而且每串珠子都有108顆。這個數字與佛教有關,也象徵風調雨順。朝珠的設計也具有一定的寓意,如朝珠上的4個大佛頭代表一年的4季,12顆珠子代表一年12個月,24顆意謂24節氣,而剩下的72顆則代表72候,這是結合天文氣象等的一種曆法。因此,當皇帝佩戴朝珠時,這表示他對上天心存敬畏,也期望國家繁榮富強、國泰民安。
古老文化符號的新生
在現代社會中,不少人開始從珠子的顏色、材質和款式上進行創新和改良,不僅因為它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意義,更因為人們認為佩戴朝珠能夠緩解壓力、帶來好運,現在的朝珠常常使用天然石材或者半寶石來製作,這讓朝珠不再只是一種古老的文化符號,而是成為了一種具有現代感和時尚感的配件。
此外,隨著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也越來越低,因此佩戴朝珠也被視為一種能夠緩解心理壓力的方式。不管是古老的傳統朝珠,亦或現代化的創新款式,朝珠所蘊含的文化和精神價值,都是人們不斷探索和傳承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