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透過一首《空囊》,傳達出杜式的幽默。(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唐代大詩人杜甫(712-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人稱之為「杜工部」、「杜少陵」。杜甫寫過無數膾炙人口的詩作,寫實風格令人稱道,其中包括自述窘困境遇,例如:記載在京城求仕時的窘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以及描述自己被授右衞率府胄曹參軍後,赴奉先縣(現今陝西蒲城)探望妻兒時,赫然發現幼子已經活活被餓死的慘況。除此之外,杜甫還寫了一首詩名聽起來也甚是悲涼的《空囊》,但這回與上述兩首相比,較沒有那麼悲慘,而其中一句「囊空恐羞澀」則關乎阮咸兒子阮孚的故事,並逐漸衍生出了「阮囊羞澀」這一成語。
杜甫《空囊》
翠柏苦猶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鹵莽,吾道屬艱難。
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杜甫這首詩是創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當時杜甫已經棄官,且因為戰亂動盪而生活甚是艱困,但縱使前途依舊未卜,杜甫卻能幽默以對。
這首詩的意思是:
縱使翠柏味道苦,朝霞高掛,仍是可以當食物吃的。
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堅守道節就顯得異常艱難。
早晨無法燒火做飯,井水也都結凍了,夜裡因缺乏衣物而難以抵禦嚴寒。
實在是過得太貧困匱乏了,唯恐遭人笑話,袋子中還是應該要留下一文錢。
至於「囊空恐羞澀」其實是涉及一個歷史典故:
話說東晉阮咸的兒子阮孚,擁有才學,但生性放蕩,喜愛四處遊山玩水,以致於過著窮苦生活。
有一天,阮孚前往會稽山遊玩,身上背負著一個黑袋子。他人見狀,不禁好奇問他那一口黑色袋子內究竟裝了甚麼東西。阮孚答覆說:「這袋子裡只裝有一文錢,避免過於空蕩而顯得難為情。」
同樣因缺錢而過得困苦的杜甫,恰恰是在以阮孚的故事來進行自我描述,這才會創作出「囊空恐羞澀」這一句,後人熟悉的成語「阮囊羞澀」即是從杜甫這裡衍生出來的。民眾會以「阮囊羞澀」來形容在錢財匱乏,經濟方面有困難。
除了杜甫,明末清初文學家歸莊也在〈贈醫者黃岐彬〉一詩中,使用了這一則歷史典故:「報德不惜擲千金,空囊羞澀愁莫措。」清代百一居士也在《壺天錄・卷上》中寫道:「阮囊羞澀,行止兩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曾經有不知曉這一則典故的人,誤以為應當寫成「軟囊羞澀」,也就是將「阮囊羞澀」中的「阮」字給改成了「軟」,認為「軟囊」是指軟袋子的意思。
切記!「阮囊羞澀」中的「阮」字,指的是阮孚的姓,而非「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