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劍華表示,大陸經濟未必會全面爆煲,但40多年的改革成果,也有可能會隨着政治倒退而慢慢被陰乾。(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去年五月底,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了一個10萬人的大會。這個大會與其說是要解決問題,倒不如說是要向已經把持一切權力的習近平集團提出警告。
這是國務院第一次清楚說明地方債務已經去到爆煲邊緣,國務院領導下的政府也沒有辦法提供解決方案。至於會議中提出一些鬆綁措施,例如讓地方政府自行發債,以向人民及社會舉債的的方式來籌集資金,根本就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對於很多基層人民來說,地方政府已經信譽破產,由地方政府發債,究竟有幾多人會自願購買這種可能最終又會變成廢紙的債券?根據過往其他政策的經驗,很有可能又是要運用政府的權力,強制地方基層人民分攤,最終還是要由人民承擔地方政府的錯誤及後果。
稍後的時間,又出現了部份地方政府大幅度削減退休職工根據醫療社會保險保證可以報銷的藥物津貼金額,結果又是引發一輪的騷動。有說法是因為退休人數越來越多,不如此便難以滿足所有退休職工的藥物開支需要,要不就只能加重仍然處於經濟活躍年歲人口的負擔。
這說法十分牽強,也沒有說服力。推出這個制度的時候,不是已經應該根據人口結構轉變的推算,把職工當年要承擔的供款金額,及晚年可以享受的津貼金額計算出來的嗎?政府如此解釋,顯然只是在激化跨世代的利益矛盾。把矛盾如此轉移,顯然又只是想掩飾相關的保險基金已經部分被掏空這個事實而已。事實上,在中共現在這個體制,被貪官污吏掏空的又豈止是醫療基金。
當李克強提出警告的時候,對於習近平而言,正要販售他的政績,主旋律是全面小康;又要高舉他的英明正確,一定要堅持動態清零,從而保證他在去年十月的中共二十大打破鄧小平定下的規矩,確立其長期領導地位。所以,當然不可以確認李克強那個10萬人大會的說法。造成地方金融危機的根源問題,便一直得不到正視,河南省地方銀行的爆煲事件,也只能循「股東勾結」這個方向來處理。
到今日,習近平已經坐穩,也已經進一步鞏固其權力,更壟斷了中央的權力。動態清零政策,也已經取消了超過五個月,但一連串事件暴露的體制問題,長期被拖延的地方金融債務問題,仍然未有一個合理及可行的解決方法。整個中央政府似乎只是幻想問題會如他們想像般「軟着陸」,至於造成這個問題的體制缺陷,就仍然得不到正視。
上星期提到,去年四月河南省多家村鎮銀行先後出現了存戶不能取回存款的事件,正好說明體制缺陷造成的問題,根本沒有可能發透過拖延來自然軟着陸。北京當局以為透過優先處理人數較多的低額存戶問題,就可以把問題拖延,等待資金鏈重建之後,問題便可以慢慢舒緩。但一年下來,村鎮銀行承諾的沒有實現,一直被拖欠存款的部份存戶開始不耐煩,上個月底開始便出現了零星的抗議及維權事件。有部份事例,據說甚至要出動催淚瓦斯來驅散人群。
取消動態清零政策已經接近半年,雖然出口數據稍有改善,北京當局也把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調高。但所謂改善,其實只是與去年同期極度低迷時的基數來比較,得出來的只是同比改善數據。
年輕人的失業問題沒有改善,大量二三線城市房地產積壓賣不出的現況也沒有扭轉。去年五月李克強總理所說的,放寬地方金融機構發債來解決問題,基本上也沒有成為趨勢,因為根本沒有銷售的對象。
這些年中共體制沒有順應體制發展規律,起動政治制度的同步改革,在習近平領導下甚至走回頭路,做成的結果是經濟發展無法突破樽頸,進入了死胡同。加上與西方社會交惡,又對香港這個原本可以扮演白手套角色的特區及一國兩制造成嚴重的破壞,各方面形成的損害,正在不斷累積,令所謂軟着陸更加沒有可能。
可以預期,過去幾個星期在這裏談及的一些問題仍然會長期困擾中國社會,新的、仍未為人知的潛藏問題還會陸續有來。
中共或許可以透過壟斷了的政治權力,強力的社會控制,把問題一時之間壓下去。中國大陸沒有發展出成熟的公民社會,也會令政治上有效處理問題的可能性不存在。
各種因素的互動下,所謂「支爆」(編註:指中國大陸經濟全面爆煲)可能不會如部份人想像中出現,但四十多年來經濟改革發展、大量外資參與,及人口紅利帶來的好處,將會慢慢失去作用。中國很可能會進入一段漫長的低增長,甚至經濟萎縮的過程,40多年的改革成果,也有可能會隨着政治倒退而慢慢被陰乾。
注: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標題為《所謂「支爆」不一定發生,但陰乾就很難避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