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特草,又名阿拉伯茶、衣索比亞茶、葉門茶、巧茶、布希曼茶。(圖片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數年前,國內就查獲多起國際郵包,其中夾藏如茶葉般的毒品「恰特草」,而也有不少民眾在出國旅遊時,會選購有著「東非罌粟」之稱的恰特草當伴手禮,帶回臺享用或贈送親友。對此,衛福部食藥署提醒,雖然恰特草晒乾後的外形和茶葉差不多,但長期服用這種植物恐上癮,並危害身體健康,況且來自非洲與中東地區的恰特草因含有卡西酮,已被列為二級毒品,呼籲民眾不要任意購買,避免吃上官司。
鑒於不少民眾受到恰特草的植物外觀所欺騙,今年3月17日,衛福部食藥署在第913期的《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介紹恰特草,並提醒大家提高警覺,拒絕使用恰特草,避免上癮又傷身。該週報全文內容如下:
恰特草不是茶,小心上癮又傷身
您聽過恰特草嗎?這種來路不明的茶葉或茶飲,可能會讓你上癮又傷身!食藥署指出,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又名阿拉伯茶、衣索比亞茶、葉門茶、巧茶、布希曼茶(Bushman's tea),是能全年保持葉片的常綠灌木,其外觀類似莧菜,葉子晒乾後則形似茶葉。
從興奮到沮喪、狂躁,碰不得的東非罌粟
在非洲及中東地區,當地人會將恰特草直接嚼食或晒乾後磨粉沖泡服用,短時間內會讓人覺得精力充沛、興奮無比!興奮狀態會隨著時間消退,但食用者可能會出現沮喪、厭食、易怒、抑鬱等症狀,多次食用之後就會上癮,因此又被稱為「東非罌粟」。
恰特草所含的主要活性成分為卡西酮(Cathinone),進入人體後會產生類似施用毒品的作用,長期大量濫用,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性能力障礙、肝功能衰竭等疾病,更會對使用者精神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如出現心跳加速、狂躁及暴力行為等,並產生幻覺、甚至增加憂鬱症自殺風險。
二級毒品,民眾應戒慎遠之
目前,聯合國及美國、歐洲等多數國家已立法將恰特草列入毒品範圍進行嚴格管控,臺灣亦先後將卡西酮及恰特草列為第二級毒品及第二級管制藥品。
食藥署提醒您,對於來歷不明的食物,應提高警覺,拒絕使用,避免上癮又傷身。
切勿好奇嘗試來路不明的飲品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2017年就已經出現數起吸食卡西酮過量致死的案例,其中包括2016年12月發生的W飯店毒趴致死案,以及2017年宜蘭KTV毒咖啡致死案。這些案例經由專家研判,都是因為體內的卡西酮過量所導致。
對此,警方呼籲,任何陌生人提供的茶飲或咖啡包,都可能含有毒品成分,如果不慎吸食成癮,會對身心造成很大危害,奉勸民眾務必謹慎小心。
由於新興毒品不斷推陳出新,年輕族群或是經常出入娛樂場所的民眾更需要提高警覺,如果遇上他人勸說「喝一點茶葉沒關係!」仍得多留心、注意,切勿因為一時好奇或是受到同儕影響,而嘗試毒品,也切勿喝下來路不明的茶包、咖啡包或試喝包、藥物,避免染毒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