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亦是穀物栽種的最後時節。(圖片來源:Pixabay)
每年在公曆6月5日至7日之間到來的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也是穀物栽種的最後一個時節,故稱「芒種」,而屆時太陽黃經達到75°。
芒種時節的氣溫會出現明顯的升高、雨量也變得更加豐沛,同時讓空氣中的濕度更高。此時期最是適宜種植晚稻等穀類作物,而農事耕種則是以芒種此一節氣為界,當芒種過後,種植的成活率就會變得越來越低。
相信不少人看見芒種的「芒」字時,便會聯想到芒果,但即使芒種具有穀物成熟之意,且屆時正值芒果的盛產期,但也有人認為說成是「忙種」會更加貼切,這也是為甚麼有人稱芒種為「忙種」的原因了。
中國古人將芒種分成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這意思是說:螳螂是一種在深秋產卵的昆蟲,而到芒種時節,小螳螂會感陰而破殼誕生;喜陰的鵙(是指伯勞鳥這一種小型猛禽)開始出現在枝頭上而感陰鳴叫;反舌(是指一種能學習其它鳥類鳴叫的鳥)因為感應到陰氣的出現而停止鳴叫。
在介紹芒種的習俗之前,先跟大家分享民俗專家提供的妙方,好祝福各位的運勢能跟近日的氣溫一樣,持續升高!
民俗專家表示,想要在芒種轉運,絕對要把握好時機,像今年芒種的前一日,就遇上了能消災解厄、祈福許願的天赦日。民眾除了在天赦日這一天前往廟裡拜拜改運,還可以選擇在芒種當日進行轉運。
命理老師邱彥龍也在《旺好運》的專欄文章中表示,芒種這一節氣在南方是代表「二次播種季節」的到來,同時也具有迎來「第二春」的意涵,想要脫單的人,就必須把握時機,趁著芒種到夏至期間的這15天之內,找時間前往月老廟祈求姻緣,屆時尋照到有緣人的機會將會大幅提升喔!
芒種習俗
一、祭花神
部分地區流傳著芒種日「送花神」的習俗,根據記載,早在南朝就盛行此一習俗,南朝崔靈恩的《三禮義宗》即載道:「五月芒種為節者,言時可以種有芒之谷,故以芒種為名,芒種節舉行祭餞花神之會」。
人們藉著送花神儀式來傳達對花神的感激,以及來年再相會的盼望。
在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紅樓夢》中,就在「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塚飛燕泣殘紅」這一回中,詳細描寫了送花神一事:「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須要餞行。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繫了。每一棵樹頭,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颻,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二、食用桑椹
提及芒種節氣的最佳當季水果,許多人會透過字面而聯想到芒果,但其實桑椹才是。在中國古代,桑椹就已被視為「民間聖果」,且被作為皇帝御用的補品。
中醫理論表示,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故具備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產生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鬚髮早白、口乾、大便乾結等症。桑椹還能補充胃液的缺乏,並促進腸液分泌,進一步促進胃液的消化及增加胃腸蠕動。民眾還認為,時常食用桑椹能明目,並緩解眼睛疲勞乾澀的症狀。
三、煮梅
民間認為,芒種理應吃青梅。(圖片來源:Pixabay)
芒種一到,喜愛吃酸之人就明白:南方現在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不過,由於新鮮的梅子大多是呈現酸澀味道,令人難以直接享用,因此往往待梅子加工過後,方才開始享用。至於所謂的加工過程,就是歷史上所留下的「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了。
民間流傳芒種期間要吃青梅,而青梅富含多種天然有機酸、豐富且優質的礦物質,故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身體免疫力、消除疲勞等保健功效。
四、安苗
安苗是中國安徽於芒種時期進行的一項農事習俗活動。據悉,此習俗始於明代。每當芒種一到,各地百姓在種植完水稻之後,就會開始準備進行安苗祭祀活動,藉此祈求秋天能獲得一個好收成。
屆時家家戶戶會使用新麥麵蒸發包,在將麵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隨後使用蔬菜汁將這些製成的物件染上各種顏色,以作為祭祀供品,藉此祈求老天能保佑民眾五穀豐登、一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