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8日,當地居民乘船穿越赫爾鬆的洪水,Kakhovka 水電站大壩遭受破壞後,該市水位上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在6月8日視察了淹沒的地區。(圖片來源:ALEKSEY FILIPPOV/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6月10日讯】烏克蘭南部的卡科夫卡水壩(Nova Kakhovka dam)在6日潰堤後,導致赫爾松州至少600平方公里(相當於6萬公頃)面積遭到淹沒。總統澤倫斯基於8日前往視察幾小時後,當地就被俄軍砲擊,也造成9人受傷。據白俄媒體指出,俄軍是想要趁澤倫斯基視察之時殺了他。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8日,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前往赫爾松視察卡科夫卡水壩潰堤之後的災區淹水情況,但在他離開數個小時後,赫爾松市中心就隨即遭到俄軍飛彈砲擊,而且攻擊還不只一次,目前已經知造成9人受傷,包括了1名警察、1名急救人員和1名來自德國之志願者。
Russians tried to kill Zelenskyy during his visit to Kherson
— NEXTA (@nexta_tv) June 8, 2023
On June 8, Volodymyr Zelenskyy arrived in #Kherson region, where dozens of settlements were flooded after the explosion of the #KakhovkaHPP.
The first video shows Zelenskyy standing with local residents near the… pic.twitter.com/xdbqLAuQ29
白俄羅斯媒體NEXTA稱,俄羅斯軍隊試圖於澤倫斯基訪問赫爾松的期間殺了他,而俄軍轟炸地點,即是數小時之前澤倫斯基所站的位置。
實際上,目前赫爾松市中心還仍處於被水淹沒之狀態,有目擊者指出,在爆炸發生之時,數百位居民與救難人員幾乎都沒有地方可以躲,他們最後設法打破了一座遭水淹沒的建築大門,才躲進去等待爆炸停止。據悉,爆炸大約持續了30分鐘左右。
赫爾松大淹水疏散民眾竟被砲擊 烏軍以無人機救援
烏克蘭南部的卡科夫卡大壩,在近期出現巨大缺口,且湧出大量洪水。對此,俄羅斯方面回應,大壩於「嚴重的恐怖襲擊」中遭到摧毀。烏克蘭當局認為,大壩被毀是俄國所為,其目的為試圖以洪水阻撓烏軍的行動。
9日,推特帳號 NEXTA發文指稱,俄羅斯趁烏克蘭疏散被水災影響的平民,而對赫爾松來發動砲擊,使得烏克蘭疏散居民之行動被迫停止。
NEXTA還發布了影片搭配文章,由影片畫面中顯示,當烏克蘭疏散赫爾松的民眾時,周遭的水因為俄軍的砲擊而激起水花。
推特帳號《烏克蘭戰爭·最新進展》發文稱,烏克蘭部隊為了救災,已經透過了無人機來救助被洪水圍困的民眾,而空投物資解除居民的危機。
❗️ Russian occupiers shelling #Kherson during the evacuation of civilians
— NEXTA (@nexta_tv) June 8, 2023
The evacuation of residents is stopped. State Emergencies Service employees, residents and journalists are on the ground trying to hide from the shelling.
It is reported that at least three people were… pic.twitter.com/NbR0F62yew
#乌克兰今日
— 乌克兰战争•最新进展🇺🇦 (@seamalaya) June 8, 2023
乌克兰无人飞机部队,把打击俄军的技能,用在帮助被洪水围困的民众。 https://t.co/3nYGdH5JB9 pic.twitter.com/ZHdGY7lpN9
原能總署:受損的卡科夫卡大壩仍供應札波羅熱核電廠冷卻水
9日,國際原子能總署表示,在卡科夫卡水壩潰堤之後,水壩的蓄水仍然被抽至扎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來冷卻反應爐及其他區域。稍早,水壩經營者則認為蓄水的水位過低已經無法再供水。
據路透社報導,從俄國去年初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札波羅熱核電廠就遭俄軍占領。當來自於卡科夫卡(Kakhovka)水壩的水源中斷時,核電廠還能夠依靠其他水源。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指出,其他的水源包括了水壩上方的一個大型冷卻池,其蓄水量可以供幾個月所需。
位在烏克蘭南部之卡科夫卡水電站水壩,從俄羅斯全面入侵的早期就已經被俄羅斯控制,水壩遭破壞潰堤致使淹沒下游的城鎮,而迫使數千人離開家園,甚至引發重大的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