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 (圖片來源: MARK CRISTINO/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6月10日訊】習近平幾天前在內蒙古考察時說的一句話,迅速引發輿論關注。這句話清晰的說出了中共構建所謂「新發展格局」的真實用意。然而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共這一所謂「新發展格局」終將難逃失敗命運。
何為「極端情況」?
6月7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內蒙古呼和浩特中環產業園考察。在離開園區時習近平表示,「...現在,我們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來攻克科技難關。構建國內大循環是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
習近平所說的「構建國內大循環是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迅速引髮網友熱議。
網友們紛紛表示,「啥意思?要干仗??」、「要武統臺灣了」、「做最壞的準備,就是被全面封禁的情況,唯有台海之戰!」、「其實就是回到改革開放前的閉關鎖國的內循環狀態。」
「所以更不能消費,馬上就有極端情況來臨」、「還內循環,別人都起飛了你自己還連個輪子都造不出來」、「看來人民幣資產不會好轉了」、「和之前所謂‘構建共同作用的雙循環’相比,這次算是圖窮匕見了,這也算是最後一塊拼圖公開宣布‘被制裁了就關起門來做朝鮮’,和此前還扭扭捏捏不肯宣布改革開放終結相比,這風算是正式吹出來了。」
「比起經濟形勢,今天新聞聯播裡元首的一句話更應得到關註:‘構建國內大循環是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前幾天提了底線思維、極限思維,並重申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是陽謀了,就問洋人怎麼辦?」
據查,習近平早在2020年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就已經說過類似言論。
2022年第17期的中共《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講話全文。習近平在講話中說,「...在當前國際形勢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立足國內、依托國內大市場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有利於化解外部衝擊和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也有利於在極端情況下保證我國經濟基本正常運行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
民眾沒錢消費、不敢消費、不願消費
然而三年之後,事實並未像習近平所說的那樣。去年11月,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需求不足仍是當前主要矛盾,應優先考慮提振內需。」
同一時間,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告訴路透社,「國內需求不足是中國短期復甦和長期增長軌跡的主要制約因素。」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其中多次提到「內需」。而會議指出2023年要抓好的五個方面重點工作,其中「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一詞被擺在首位。
2023年1月31日下午,中共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就所謂「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會上強調要「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願消費。」而根據中共的話要反著聽的一般規律,這恰恰說明中國大陸民眾沒錢消費、不敢消費、不願消費。
今年四月份,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Albert Song)分析指出,M2持續增加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仍走低,說明內需依舊不振,資金在「空轉」。宋維駿在中國金融行業有27年的從業經驗,專注中國政治和經濟領域方面的研究。
他說,「根據中共央行的數據,M2的月增速已經連續12個月超過10%,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仍未顯示出回暖的韌性。M2是包含存款數據的,所以M2增速高的一個原因是存款增加了。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5.39萬億元(約合2.3萬億美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9.9萬億元(約合1.5億美元),這意味著內需仍然不振,人們不願意消費。」
五千四百萬年輕人失業
近日有中國學者指出,官方失業統計數據失真,疫情後保守估計約有五千四百萬年輕人失業,就業形勢愈發嚴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中國微信公眾號「財經十一人」6月1日發布北京改革發展研究會研究員王明遠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國在經歷3年疫情後,大約累計1500萬左右中專和高校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同時,最近三年A股上市公司平均員工縮水11.9%,數據顯示,大約有10%左右的企業在職員工失業。這部分16歲至24歲的青年在職人員約為2500萬人左右。
文章援引北京大學教授盧峰的研究指出,過去三年,保守估計有2300萬左右的農民工因失業而返鄉。以青年人佔比六成來計算,這部分人也有1400萬左右。
「那麼,疫情以來大約共新增了5400萬左右青年人失業人口。」
文章還指出,保守估計,目前中國的青年絕對失業人口比疫情前增加了2500萬-3000萬人左右,大約相當於這個年齡段參與就業市場勞動力總量的6.2%-7.5%,相當於中國全部勞動年齡人口的2.8%-3.4%。
結語
綜上所述,中共的閉關鎖國依然是死路一條,而所謂的「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終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