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同的心態去敲鐘,產生的效果也不同,森田悟由禪師「敬鐘如佛」的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讀過唐朝詩人張繼〈楓橋夜泊〉這首詩的人,大概都會對寒山寺充滿悠悠的情懷,也應該會對他夜半在船上聆聽到的鐘聲有種無限美好的嚮往吧!
鐘聲的意義是甚麼?
在寺廟裡,鐘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法器,在佛教裡有覺醒的意思。除了作為宣告事情的訊號之外,還有讓人反省的意思。寺廟中的鐘聲洪亮、安穩,又端正、平靜,讓人有警覺的提醒,可以使人思路更清晰。
在許多著名寺廟的大殿前,左右兩邊通常都建有鐘樓和鼓樓。寺院僧人於每日朝課與熄燈之前,都會敲擊鐘、鼓,用來警惕與自勵,因而有「晨鐘暮鼓」之稱。
森田悟由禪師敬鐘如佛
寺院裡的作息,是始於鐘聲,止於鐘聲的。同樣的鐘,以不同的心態去敲擊,產生的效果也迥然不同,森田悟由禪師敬鐘如佛的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證。
一天清晨,奕尚禪師剛剛從禪定中起身,聽見寺院裡傳來陣陣悠揚的鐘聲,禪師凝神聆聽,待鐘聲一停,便喚來侍者,問道:「今天早晨敲鐘的人是誰?」侍者回答:「報告方丈,是一個新來參學的小沙彌。」奕尚禪師點了點頭,吩咐侍者將這位小沙彌叫來。
奕尚禪師問這個敲鐘的小沙彌:「你今天早晨是以甚麼樣的心情在敲鐘呢?」
小沙彌想也沒想便回答:「沒有特別的心情,只為打鐘而打鐘而已!」
奕尚禪師繼續問:「不見得吧?你在打鐘時,心裡一定在念著甚麼,只有心正意誠的人,才能敲得出這樣美妙的鐘聲。」
小沙彌想了又想,認真地回答:「其實也沒有刻意念著,只是我平常聽您教導說,敲鐘的時候應該要想到鐘即是佛,必須要虔誠、齋戒,敬鐘如佛,用猶如入定的禪心和禮拜之心來敲鐘。就是這樣而已。」
奕尚禪師聽了很是高興,他進一步提醒這個小沙彌:「往後處理事務時,都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鐘的禪心,將來你的成就會不可限量!」
後來,這位小沙彌一直記著剃度師和奕尚禪師的開示,保持司鐘的禪心,終於成為一名得道的高僧,他就是後來繼承奕尚禪師衣缽真傳的森田悟由禪師。
敲鐘的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森田悟由禪師懂得「敬鐘如佛」的道理,心中充滿對佛的誠敬,真心誠意的敲鐘,效果當然會好,同理可知,只有用心做好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