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習近平與布林肯舉行會談。(圖片來源:LEAH MILLIS/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6月22日訊】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宣布競選連任後,民調分析機構FiveThirtyEight對照過去歷任總統打算爭取連任時的同期民調(投票前一年的4月),拜登不是最低(42.5%),但已屬於「危險邊緣」(克林頓是48.5%、小布希69.1%、歐巴馬45.1%、川普(特朗普)41.3%)。和前幾任相比,說拜登的連任之路是處於弱勢地位,應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說總統爭取連任理所當然,拜登的高齡(80歲)則再增加了其中的不確定性。事實上自拜登上任初期,就有多項民調提到,連民主黨支持者也有很大比例不希望他再選總統,主因就是年紀,現在完全是因為民主黨幾乎沒有任何可壓制共和黨的備選新秀,拜登才得以繼續披掛上陣。因此,他不只是踩著低民調爭取下一任,在這低民調中,恐怕還一併夾雜著民主黨支持者的矛盾心理。
從後疫情的經濟問題、通膨、政府債務上限到治絲益棼的邊境新規,拜登所面臨內政上一系列廣泛的困境,幾乎每項都可能成為他第二任期的生死考驗。以過去例子看,一個總統想要大幅提高支持率,唯有當經濟面出現顯著躍升,偏偏經濟從來不是拜登的強項,這意味他必須更專注於這些棘手的議題上。
但他畢竟是現任總統,自去年爆發烏俄戰爭,拜登政府自然要以相當精神佔比斡旋國境之外的地緣政治。同樣的,美中兩大國已然全方位競爭關係,幾乎也成了拜登第一任期工作的主要軸線。所幸除卻阿富汗撤軍造成的執政信任破壞,拜登在外交事務所獲肯定,多數還是正面的。對一個同時既要執政又要選舉的拜登來說,首先當然會希望控制「對外關係的變數」,以減少議題戰場,外部不減分,才有餘力著手內部加分。
於是,這次國務卿布林肯訪中之行所為何來,大概就找到解釋了。他的訪中時間背景大致是:五年來第一次有美國國務卿親自訪問中國;第二,重啟了2月因「中國間諜氣球事件」所推遲的訪問;第三,美中關係陷入谷底之際。但在他旋風式「意義重大」的訪程之後,關於「收穫」、「進展」,其實都被冠上了引號,列出的多是彼此重申立場,包括美方經濟「去風險」不是只針對中國,以及雙方都同意穩定兩大國關係有其必要。中方則主要藉此再次強調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無可妥協的核心利益,並得到布林肯複述「不支持臺灣獨立」。
布林肯風塵僕僕飛到中國,作用之一就是在替拜登降緩選舉外部變數。因為儘管他並沒有因為這次親訪讓中美恢復最關鍵,同時最能有效避免意外衝突的軍事直接通訊(目前兩國軍方高層處於通信凍結狀態),只要接下來到美國大選投票前,中方不會掀起任何足以影響選舉的「台海風雲」,便不枉布林肯的千里迢迢。一如布林肯訪中後提到:「中國曾承諾不會向俄羅斯提供對付烏克蘭的關鍵援助,美國‘目前沒有看到任何與這一承諾相矛盾的地方’。」都是在確保中國不會讓爭取連任的拜登於內政焦頭爛額之際,涉外事務又同時過載。
站在中方立場又更令人玩味。打從一開始,中方輿論不少指向是布林肯自己「要求訪中」,甚而「硬是要訪中」。接著,就真的出現一連串中方在接待規格上的「降級」議論。從布林肯抵達,下機沒有紅地毯相迎,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故意」不在釣魚臺賓館大門迎接布林肯,而是讓布林肯自己下車趨前走向秦剛,以及習近平接見布林肯,不是兩人分坐兩側沙發對談,而是習近平單獨居長桌主位,讓布林肯與隨行美國官員和中國同級官員對望而坐,加上一張習近平直挺站立和身形彎曲的布林肯合照,所有細節都透露了中國並沒有真心想要看到布林肯。而如此不情不願,代表美中關係現在連表面友好都裝不像。
但習近平終究還是見了布林肯,這或許又要回到正在爭取連任的拜登身上。拜登以高齡、劣勢之姿競選連任,根據當下預測,若真的再次和川普交手,他的勝算將十分有限,習近平此刻若完全不回應布林肯來訪,將凸顯美中不確定性更高,這必然更不利拜登(至少無法專心內政),或等同間接助陣川普,而習近平對川普再次上臺的可能性恐怕也是非常為難。以美國大選角度觀看布林肯和中方這次彆扭的「破冰」,其實也是可以得到許多訊息。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