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中國青年選擇「四不」度日。示意圖。(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面對中國居高不下的青年失業率和經濟壓力,儘管北京當局頒布諸多激勵措施,但仍無解決實質問題。如今,越來越多中國青年選擇「四不」度日,也就是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子,該話題也成為當前熱門話題。
據中國民政部6月發布的報告,全國婚姻登記數連降8年,已觸及37年來最低水平,去年僅683萬對新人登記結婚,最新中國人口普查年鑑指出,2020年中國的初婚平均年齡為28.6歲,比2010提高近4歲。
今年3月開始在大陸網絡出現「四不青年」詞彙,即是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樓、不生子。而近來,一份名為「當前我市『四不青年』現像有所抬頭,建議多措並舉加強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文件也在網絡流傳,據稱該文件是由共青團廣州市委發布。
該文件聲稱,「繼『內捲』『躺平』等描述青年因各種社會壓力而產生的喪文化情緒心理和行為方式的詞語後,『不搞對象、不結婚、不買房、不要孩子』的『四不青年』話題逐漸在網絡傳播並成為新的流行語。」
據共青團廣州市委開展一項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5501份,其中符合「四不」特徵的大學生、在職青年佔1215份。文件強調,要把「四不」現象轉化為「四要」,即要談戀愛、要結婚、要買樓、要孩子。
這份文件引起民間熱議,但多是負面評論。有網友說,「要把四不變為四要,首先要弄清楚部分青年人躺平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這比喊口號要管用得多。就業,住房,父母二老,什麼時候不再像陰影籠罩在他們的頭上,他們才敢生動活潑。」
也有網友表示,「又在算計老百姓的生殖器了」、「不生孩子沒軟肋的人不好管、有軟肋才好拿捏。」
根據人權觀察組織公佈的數據,中國總生育率從上世紀80年代末的每位女性生2.6個孩子,降至2021年的1.15個,去年是中國近60年來首次出現人口下降。
針對「四不青年」已成為中國社會一種普遍現象,資深媒體人、自媒體《世界的十字路口》主持人唐浩曾發布影片指出,中國大陸社會環境持續惡化,基層面對求學、就業、戀愛競爭白熱化,造就出越來越龐大的「四不青年」大軍。
視頻中也可見,一名30歲的北京男子表示,自己是一個「四不青年」,即是「不搞對象,不結婚,不買房,不要孩子」,因為現在談戀愛成本太高,「所有的態度和誠意都得用錢來積累」,無論男女都一樣,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內捲過度,造就越來越龐大的「四不青年」大軍。 pic.twitter.com/ok8JUrMxL0
— 世界的十字路口 唐浩 (@World_Crossroad) April 10, 2023
該男子還說,如果倒退10年,他也會為所謂的愛情「義無反顧」,但現在沒錢是真不行。很多人談戀愛的前提就是有要有房,但現在房價太高,也不是說自己不努力,「因為努力沒有結果,現在內捲那麼嚴重」。
該男子最後表示,他現在30歲,目標是再活30年到60歲,60歲以後「小病我就治,大病我等死」,自己不結婚不要孩子,「我最大的父愛就是不會讓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所謂「內捲」是來自於一種社會學概念「內捲化」,是用來形容社會文化重複勞作、發展遲鈍,講白話就是,到了某一個層次後,就只在一個簡單的層次上重複作業,而毫無發展。
現今,內捲被拿來形容「白熱化的競爭」,也就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們為了得到資源,而進行非理性的過度競爭。
事實上,早於大陸「內捲化」,「躺平」已於2021年在中國成為網絡流行詞語,意指年輕人出於對國內壓抑的工作文化的失望,與其跟隨社會期望堅持奮鬥,不如選擇「躺平」的處事態度。躺平亦被視為是對抗社會「內捲化」的一種方式。自「躺平」一詞流行後,官方感到不安,曾聯合官媒發布一系列反「躺平」文章,並陸續將民間組建的「躺平」討論區解散或炸號。
針對「四不」青年益增,以致中國出生率續降,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社會學名譽教授鮑斯頓(Dudley Poston Jr.)坦言,「中國正在陷入嚴重的人口危機,越來越成為一個人口老齡化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