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2日,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獲得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圖片來源: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20日訊】賴清德即將在8月中出訪巴拉圭,一來他具備國家副元首身份,二來,他同時還是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外界自然會關切他過境美國時,美方如何接待?欲推敲美方立場,有時或可借由其新聞發布方式,亦可觀察出些許端倪。
首先,臺灣方面由總統府在17日正式對外宣布賴清德出訪計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亦在17日的國務院例行記者會上,針對賴清德過境美國一事做出回應。雖然記者會都在「同一天」(17日星期一),但因為兩地時差,便形成「臺灣先宣布,美方再確認」的時序,通常這表示兩國前期作業(包括意見交換)大方向已經溝通完成,接下來主要是臺灣方面細節設計。
繼之,17日國務院例行記者會上,布林肯先對參議院拖延了國務院提名官員(包括駐外大使)一事進行說明,到了現場媒體問答階段,提問類型包含大使派任、黑海糧食倡議、中東、烏克蘭問題等等,最後發問者為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資深外交記者米雪兒(Michele Kelemen),她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已對臺灣副總統來訪(美國)升高了憂慮,這是否會有礙你在奠定兩國(美中)關係時的進展?」第二個問題則是關於美國護照簽證作業遲緩。
布林肯答覆時則選擇「第二部分先答」,之後才回應米雪兒的第一個問題,內容也就是近日我們看到新聞上所引述的:「中國沒有理由利用這次過境作為挑釁的藉口。我們致力於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這對於區域乃至全球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不過,在所謂「我們充分期待雙方(中臺)都不會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標準呼籲之外,布林肯先一步闡明:「臺灣賴副總統預計參加巴拉圭總統就職,於往返行程過境,考慮到航程中轉,這便是常規的作法…如果你回頭看過去幾十年,臺灣已經有10次副總統過境美國,賴副總統是第11次,也是他個人第二次(第一次為候任副總統期間)…」
如果不是事前就知道記者會有此提問,布林肯怎會在「隨機」的媒體問答中,先行準備好「臺灣已有10次副總統過境美國」的標準數據答案。這可看成是他有備而來,卻也因為NPR的媒體屬性,或有「做球」讓布林肯藉這機會「被動」說明美方立場的味道。以17日國務院記者會主要關切內容,「臺灣議題」頗像是天外飛來一筆。布林肯回答完賴清德過境美國問題後,隨即離去,臨去前再又打趣地說:「接下來重頭戲才要開始。」(指由國務院發言人米勒接手的記者會)。
其次,就中國擔心美國在臺灣這次大選中「暗助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布林肯便是以「我們充分期待雙方(中臺)都不會單方面改變現狀」回應,其中無疑也含括了美方同樣不會介入改變現狀。賴清德部分,儘管年初一度有所謂「華府對賴清德務實台獨工作者之說有疑慮」,但在賴清德漸次將個人獨立方針融入「維持現狀」框架,尤其日前一篇「我維護台海和平的方案」(My Plan to Preserve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的《華爾街日報》投書,則已促成美方對他重新評估。
最後,也唯有兼具副總統身份的賴清德去美國,才有美方國務卿這「釋疑」之舉,雖然先前柯文哲、郭台銘,以及另傳也將造訪美國的侯友宜,他們才是真正的「訪美」,在美方當下對臺灣各黨參選人來訪既不會失禮,也不會拉抬下,所涉面向反而相對單純。
其實早在布林肯現身國務院記者會之前,美國當天即有媒體,包括美聯社和《POLITICO》等,就已針對賴清德過境美國,先一步引述國務院不具名官員的說法,結果內容和稍後布林肯公開正式的說詞一模一樣。重點亦為「過去幾十年,臺灣已經有10次副總統過境美國」。這句話暗的說一次,明的再說一次,用意無他,即在表明臺灣包括總統、副總統在內的過境美國,皆已是常態化的進行式,因此必然無涉美中關係會否因此出現新的緊張,縱有緊張,問題也不在美方挑起,更不在臺灣的副總統,而在中國對賴清德同時身為「副總統」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雙重身份所產生的雙重焦慮。
来源:《上報》李濠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