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金融命脈日漸枯竭(圖)

作者:程曉農 發表:2023-07-30 08: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上海
2023年4月23日,上海佳能世界(圖片來源:Zhe Ji/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29日訊】金融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這誰都知道。中國的金融領域有幾個敏感話題,銀行安危、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它們都涉及專業知識,許多人不甚了了,但這三個話題,大家又不得不關心。當今的時代,民眾誰不在乎自己的存款安全?企業運營會有涉外業務,匯率振蕩就直接影響到企業生存;外匯存底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經濟地位是否穩固的象徵,可中國的真假外匯儲備讓許多專家頭痛。

最近,與中國相關的這三個話題,在國際媒體上引起了多番關注。中國的銀行系統為地方財政的巨額債務兜底,引發中國幾大銀行的國際評級降到底;銀行的潛在金融危機和企業所欠外債無力償還,讓華爾街對中國上萬億美金的金融投資開始撤離;外資撤離使得人民幣匯率趨貶,同時導致中國的外匯儲備「水落石出」;對中國的外匯儲備進一步分析就發現,中國的外債非常沈重。這些金融問題集中到一起,將進一步造成外資對中國經濟信心的下降,使中共無法再依靠外商的金融投資來「輸血」。

一、銀行存款送政府

今年6月26日中國審計署長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國務院關於202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提到,國家審計署「重點審計了18個省本級及36個市縣共54個地區的財政收支管理情況……70個地區通過‘自賣自買’國有資產、虛構土地交易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861.3億元,其中67.5%發生在縣級」。6月28日《華爾街日報》刊登了報導,標題是,「中國地方政府通過‘自賣自買’,虛增財政收入」。

據《華爾街日報》6月12日的報導,中國的地方政府、企業和居民負債總規模,去年9月就已經達到GDP的295%。而其他媒體披露的消息是,中國各級地方政府的債務已高達80萬億人民幣,債務雪球正越滾越大。

中國政府應付這個債務雪球的辦法是,讓銀行購買地方政府的債券,變相地把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轉移給銀行去承擔。地方政府負債過度、財政收入因賣地困難而有枯竭之虞,所以欠下巨額債務而無力償還。中共當局為了眼下拯救地方政府的財政,不惜把國有的主力銀行拖進壞賬泥坑。

中國今年5月發布的《2023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提到,2022年59家上市銀行持有地方政府債券43.7萬億元,佔債券總額的七成,主要是六大國有銀行承擔了地方政府的債券。7月4日中國的金融圈傳出一條消息,近幾個月來,中國的頂尖銀行正在給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local-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s,LGFV)提供期限25年的大量貸款,幫這些融資平臺還舊債,這等於是讓大銀行給地方政府的爛賬買單兜底;而且,為了幫地方政府緩解財政困境,這些貸款前4年免息。

二、民眾取款麻煩多

雖然中共高層讓銀行為各級地方政府送錢救急,但今後這些地方政府幾乎不可能歸還銀行的借款。而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民眾的存款,這些錢借出去打了水漂,民眾就沒辦法提取存款了。

由於政府從銀行大量取走現金,放給地方政府的大筆貸款都是「肉包子打狗」,產生了銀行的巨額壞賬,這當然會危及銀行的生存;更糟糕的是,銀行為財政負債兜底,還造成銀行的銀根特緊,金庫裡可以支用的現金很容易見底。這種狀況下,存款多的客戶來提存,銀行就沒錢讓客戶提取現金。

最近半年來,香港民眾紛紛湧入深圳的各大銀行提取自己的存款,但提款過程越來越「艱辛」。我的錢,你銀行都不讓我取,很多香港人對此敢怒不敢言。深圳的各大銀行限制香港人提取存款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幾種:首先是取款上限卡在2萬元;其次,提取大額現金要求提前預約,但銀行的預約客服電話無人接,讓預約無法完成;再次,銀行故意縮減櫃臺服務人員的人數,櫃台上只留一人處理現金交易;為防止客戶把存款轉出,銀行會無端凍結客戶的銀行賬號。

香港有財經專欄作家認為,擔心銀行有不少壞帳,導致資產質素出現問題,「可能跟大陸樓市或債市有關,市場都知道這方面不太對頭……如果銀行體系都有事,到這個程度都不能不防,(情況)會急轉直下」。

三、人民幣匯率與銀行安全成「蹺蹺板」

華爾街最近一直在關注中國地方政府無法償還的嚴重債務負擔,中共讓銀行兜底的做法,關係到華爾街對中國金融投資的策略選擇和盈虧。今年6月初彭博社報導,「投資者歸零,中國地方債務爆發,視為亞洲最大風險」,這「投資者歸零」的說法,指的是西方對中國的投資者正在「歸零」,外資持續撤資;6月5日彭博社又報導,「中國對地方債務飆升的保證,未能緩解擔憂」。

7月5日華爾街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在一份給客戶的報告中,下調了中國頂級銀行的評級,把中國農業銀行的評級從「中性」下調成「賣出」,把中國工商銀行和興業銀行的評級從「買入」下調至「賣出」。這家投行表示,擔心中資銀行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銀行承接此類債務帶來的盈利風險以及銀行的命運。當天,中國的銀行股在香港就馬上暴跌。這個負面金融消息會加快國際資本從中國外逃,而外資撤離就導致人民幣不斷貶值,從今年1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路滑坡。

中共為了穩住外資,希望他們回頭,從7月開始採取措施,拉抬人民幣匯率。其辦法是,讓中國的頂尖銀行把在國外的外匯頭寸調回央行,買進人民幣,於是人民幣貶值的趨勢暫緩。這是一個長期有效的穩定匯率的辦法嗎?當然不是,因為,這樣做會傷及中國的主力銀行之生存。

其結果是,匯率政策和銀行穩定政策互相對立,形成了一個人民幣匯率與銀行安全度的「蹺蹺板」:要穩匯率,銀行的安全度就下降;要穩定銀行,防止客戶對銀行不放心而大量提存,匯率就會貶值。這樣,匯率穩定和銀行穩定兩者就此消彼長;雖然「蹺蹺板」在短期內可能上下擺動,但從長期看,銀行穩定性關係到中國經濟和政權的安危,其重要性遠遠大於人民幣匯率,所以,人民幣匯率就難以固守。

四、商業銀行風險大

商業銀行在國外的外匯頭寸,是中國頂尖銀行的國外分行日常為中外貿易和服務辦理結算時收到的外匯,也就是銀行在國外的櫃臺業務每日外匯收付結算之結余累積數。這個累積數有多大?從2015年的金融機構信貸收支平衡表來看,大約在2千到3千億美元左右。

為什麼我只講2015年的數額,因為從2016年起,中國商業銀行的外匯頭寸被央行「清零」了。這當然不是說,中國所有商業銀行櫃臺和金庫裡的外匯頭寸,一夜之間全都突然消失了,這些外匯頭寸依然存在。至於央行為什麼要在賬面上「清零」,其中的貓膩,下一節會交代。

中國的商業銀行手裡的外匯頭寸,有一部分不能動,必須應付每日收付外匯的需要;但有一部分是可以機動使用的。當商業銀行總行在國內的資金緊張,或者央行強化商業銀行外匯結余的及時結算紀律,商業銀行會把外匯頭寸的一部分賣給央行,增加央行掌握的外匯儲備,同時買進人民幣資金在國內使用,這樣做就拉抬了人民幣匯率。

為什麼中國的商業銀行拉抬人民幣匯率,就影響銀行的安全呢?因為,中國的央行為了拉動經濟,維持著低利率,而美國聯儲會為了壓制通脹而不斷升息;到今年7月19日,美中之間的貸款利率已經拉大到5個百分點,美國的貸款利率是8.25%,而中國是3.55%。這個巨大又難得的利率差,對面臨地方政府壞賬沈重壓力的中國的商業銀行來講,誘惑力實在太大了。

中國的商業銀行有一個生死線,即存貸款利率必須大於1.8%,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利潤來維持銀行的生存。而現在中國銀行一年期的定存利率平均是1.65%,一年以上的定存利率更高,存貸利率差已經縮小到1.9%以下,位於銀行生死線上。對銀行來講,如果能盡量用外匯頭寸在美國放款,可以賺到比國內放貸多幾倍的利潤,這些錢可以幫助它們國內的總行大大緩解經營壓力,增加銀行的安全度。因此,眼下中國的主要商業銀行當然不願意把外匯多賣給央行了。但是,央行是商業銀行的監管上級,「老闆」下令拉抬人民幣匯率,商業銀行只能服從,代價是商業銀行的安全面臨危險。

五、外匯儲備:假作真時真亦假

為什麼說,從2016年起中國商業銀行的外匯頭寸被央行「清零」了,而實際上商業銀行的外匯頭寸並沒消失?這其實關係到中共的外匯儲備的真假大戲。所謂真假,有兩層意思,其一,現在中共公布的央行外匯儲備裡,有一部分是假的;其二,中共之所以要作假,是希望外國金融機構不要看穿一個關鍵問題,中共並沒有足夠的外匯來持續拉抬匯率。

故事要回到2015年,當年下半年中國發生大規模資本外逃,主要是貪官向境外轉移資產,造成國家外匯儲備明顯下降。為掩蓋真相,2016年初,央行把商業銀行的櫃臺外匯全部劃到自己名下,在統計數據上製造出一個外匯儲備未曾下降的假象。所以,從2016年1月起,央行公布的「貨幣當局官方儲備資產」,其實不全是央行真正掌握的外匯了,還「吃進了」全部商業銀行的櫃臺外匯,即用後者冒充前者的一部分。

所謂的「貨幣當局」是指中國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商業銀行並非可以操縱貨幣政策的「貨幣當局」。因此,用商業銀行的外匯頭寸,來部分冒充央行的外匯儲備,自從2016年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而各家商業銀行手中的外匯頭寸,在公開的金融統計資料中成了「隱型存在」。

從2016年到現在,中共公布的國家外匯儲備數額一直是3萬億美元多一點。中國有一些外行人議論說,有這麼龐大的外匯儲備,中國豈有外匯之憂,甚至可以拋售美國債券來打擊美國。其實,過去8年來,中國的外匯儲備沒怎麼增長,但外債卻急速增長;不懂中國的外債現狀,就不知道中共的外匯儲備有多緊張。

中國的外匯儲備存在國外,總不能是銀行存款吧,那樣利息上吃虧太大,而且風險更大,因為國外的銀行一破產,外匯儲備就會泡湯。比較安全的方法是,買經濟大國的國債,不怕倒賬。但是,歐洲國家和日本的國債數量有限,容納不下中國保存外匯儲備的需要,所以中國的外匯儲備多半只能投入美國的金融市場。目前,中共的外匯儲備當中,一半多是美國的國債和公司債券。中國國內那種拋售美國國債的論調,純屬無稽之談,乃殺敵一百、自傷一千之舉。

六、增長靠借錢,債多豈不愁?

從中國外匯儲備總量似乎穩定的局面,其實完全看不出外匯儲備的緊缺程度。就像今天中國很多家庭,雖然銀行裡還有一些存款,但房貸債務過於沈重,以致於很多家庭只能節約家庭日常開支來度日。中共的外匯儲備也是同樣的情況,不瞭解中國所欠外債的數量增長,就不知道那3萬億美金外匯儲備是少了、還是多了。

中國的外債包括政府、銀行、企業向外國所借款項。據去年底中國發布的《國家外匯管理局2021年年報》,2021年底中國的對外負債達到了73,410億美金,比2015年增長了62%;而2021年中國的GDP比2015年只增長61%。可以講,這6年中國的經濟成長,很大程度上是靠對外借債來支撐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何況借了大筆的錢,哪能債多不愁?

僅僅看中共2021年底的對外負債總量,就高達7.3萬億美金之數;再看今年6月底的外匯儲備,只有不到3.2萬億美金而已。償還外債是要用外匯的,現在中國的對外負債已經超過外匯儲備的2.3倍了。換句話說,就算所有外債只有一半到期,若還清一半外債,就會花掉現有的外匯儲備;那剩下的一半外債,拿什麼來還呢?明白了這種處境,現在誰還敢說,中國的外匯儲備綽綽有餘?

如果外匯儲備還債花光了,那意味著什麼?至少就沒錢進口石油,私家車就不必開了;吃飯也只能當素食主義者了,因為飼養生豬家禽的飼料大部分靠進口;海外留學生的學費生活費當然也斷頓了。僅舉這幾例就可以說明,外債暴增,對國內家家戶戶的民生,將造成什麼樣的衝擊。

七、債多錢緊,外匯緊缺

當然了,償還外債一事,上面所說的只是個大而化之的講法,事實上不那麼簡單。討論還外債之前,還得具體分析一下,中國這些年欠下的新外債,主要是欠誰的?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2021年年報》的數據,這2021年73,410億美金的外債,大頭是外企和外國投行。其中,35,238億是外企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外企撤離中國的時候,按道理中國必須讓人家換取外匯拿錢走,儘管現實中地方政府會千方百計刁難撤資的外企;另外還有21,544億美金,是外商在中國的證券投資,從中國的證券市場上撤離,比關廠賣設備撤資容易得多。

7.3萬億美金的外債,是歷年累計數。從2015年到2021年,中國的對外負債一共增加了28,157億美金,其中,外企直接投資為9,275億,外商證券投資是12,971億。這個負債結構說明,過去幾年外國在中國的投資,從直接投資實體經濟轉變成了金融投資。既然金融投資進入中國的證券市場比較容易,撤離也就相對簡單,因此,金融投資的高流動性使得此類外資撤資時,對中國外匯儲備的衝擊會比較大。現在外商在中國的金融投資佔中國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二,單是這部分高流動性外資撤離,中共的外匯儲備就壓力巨大。所以,中共才要穩住人民幣匯率,其根本目的是穩住外商的金融投資。

外商在中國的金融投資大體上分三類,中國的債券、股票和私募基金。《國家外匯管理局2021年年報》公布的數據顯示,單是中國的企業、商業銀行及其他機構發行的美元債權,總額就高達1.2萬億美金,這些債券多半都是短期的。目前恆大上千億美金的債券已經成為爛賬,看到這個警號後,華爾街肯定希望購買的其他中國債券到期後能收回投資,同時不敢再買中國的企業債券。這1萬多億外商的金融投資如果真撤離中國,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打半折了。

現在華爾街高度關注中國的地方政府財政危機、銀行為地方財政債務兜底等問題,原因就在於,西方各投資銀行對中國的金融投資,會受到地方政府財政危機和銀行潛在的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中共當前仍然在設法維持西方金融圈對中共的信心,防止外資撤資造成外匯儲備崩盤,但中共的財政金融困境日益加深,已經成了一個國際上的關注熱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