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症的典型症狀是焦躁、心悸、手抖和眼球突出等症狀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甲狀腺位於氣管的前面、頸部的前下方,重約十五公克,形狀及位置有一點像男士打的領結,它所製造的甲狀腺賀爾蒙,負責人體的生長和發育,也可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當其分泌過多的甲狀腺賀爾蒙,便成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
甲亢症的典型症狀是焦躁緊張、心悸、手抖、怕熱多汗、呼吸困難、疲倦、胃口增加但體重卻減輕、手部溫熱、失眠、大便次數增加、月經減少、頭髮較細、甲狀腺腫大、眼球突出等症狀;但在年老患者,有的病例卻只表現出心律不整,易感疲勞而無其他明顯症狀。
目前西醫的抗甲狀腺藥物療法,約需服藥一至二年,可使約二分之一的病人得到控制,有著見效快、療效穩定等優點,但停藥後有些患者仍會復發。服藥的副作用包括白血球減少、無顆粒球症、皮疹、藥物敏感、肝炎、藥物性發燒及關節痛、甲狀腺機能過低等。此外,亦可以放射性碘來治療,通常病人只須服用一次,若效果不佳則可在半年或一年後再追加一次,但有的病人會因甲狀腺破壞過多而導致機能低下,反而須終生補充甲狀腺荷爾蒙;而孕婦或合併有眼睛病變者,亦不宜採用放射性碘來治療。至於手術療法,缺點是切除太少會復發,切除太多易造成功能低下,若手術中不慎傷及控制聲帶的神經或副甲狀腺,則可能造成聲音沙啞或低血鈣症。
中醫對於甲亢症的治療從「肝胃熱傷及氣陰」的原則出發。(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醫對於甲亢症的治療,可從「肝胃熱傷及氣陰」的原則出發,將臨床常見的病況簡單的歸納為三類:
一、肝鬱化火:主要症狀為焦躁不安、多疑易怒、胸口鬱悶、失眠多夢、頭暈目眩、目澀而脹、舌顫手抖,可用加味逍遙散加減來舒肝養血、清肝解鬱。
二、胃熱陰虛:主要症狀為躁熱多汗、煩渴多飲、多食易飢、反見消瘦、體倦乏力,可用白虎湯合益胃湯加減來養陰清胃。
三、氣陰兩虛:主要症狀為口乾咽乾、心悸不寧、汗出乏力、手足心熱、氣短胸悶、失眠多夢,可用天王補心丹加減來益氣養陰。
過去臺灣最常見的甲狀腺腫大發生原因是缺碘所致,不過在民國56年,政府實施全面食鹽加碘,已不成問題。但是,仍然有些人誤認為甲亢症是因缺乏碘而引起的「粗脖子」病,因而吃含碘量高的食物或中藥,如海帶、海藻、昆布等,以致造成甲亢病人在診斷和治療上的困難。因為用了上述含碘量高的食物和藥物後,甲亢的症狀有時可能得到暫時緩解,但甲狀腺可因攝入過多碘而逐漸增大變硬,如此,病人以為甲狀腺癌變了,使其精神上增加壓力和痛苦。同時,病人去看病時,也會干擾放射性碘對甲狀腺功能和形態的檢查,延誤診斷和治療;此外,服用含碘藥物以後有時可使病情惡化,使原來就有的心跳、心煩、易怒、怕熱、多汗等症狀更加明顯。
甲亢患者切勿誤信秘方、偏方或病急亂投醫,不論中藥、西藥或中西藥結合治療,長期耐心的服藥是在所難免的。治療過程中,應與醫療人員密切配合,包括定時按照醫囑服藥及遵守注意事項,配合定期的追蹤及各項必要檢查以作為處方治療之重要參考。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