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中經濟正在去風險 科研或準備脫鉤?(圖)

發表:2023-09-03 22: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日本經濟新聞指出,從中美研究人員聯合撰寫的論文篇數來看,2021年為5萬1630篇,比2020年減少了5%。這是自1993年微減以來,28年來的首次減少。
據日本經濟新聞指出,從中美研究人員聯合撰寫的論文篇數來看,2021年為5萬1630篇,比2020年減少了5%。這是自1993年微減以來,28年來的首次減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9月3日訊】(法廣 RFI)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30日華盛頓電稿報導,以該協定作為前提條件,中美兩國在各個領域規定了合作標準等,成為包括民間在內的共同研究的基礎。如果協定失效,美國研究機構將需要單獨與中方重新談判,此前的合作關係可能迅速冷卻。

報導說,但近年來出現了人工智慧(AI)、生物技術和量子技術等難以明確區分軍事使用與民生使用的新領域。美國政府和國會對美國的研究與技術被用於中國的軍事開發保持警惕。

今年6月,美國國會眾議院的「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成員敦促國務卿布林肯協定失效。呼籲稱「我們必須停止加速毀滅本國的行為。讓協定失效是很好的第一步」。

協定上一次更新是在2018年。在美國國內,此前一直沒有將協定視為重大問題,而此次美國政府直到更新期限的最後一刻才得出結論。

報導援引美國國務院的發言人8月24日表示,「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對美國國家安保和知識產權構成的威脅,正在致力於保護美國人民的利益」。雖然將協定效力延長半年,但斷言「美國並未承諾長期延長」。預計美國政府將要求中國消除軍事利用和侵犯知識產權等風險。美國將在半年後再作結論。

報導指出,在過去的數十年裡,中國在科技領域迅速發展壯大,已經與美國並駕齊驅。美國政府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從相關論文數量來看,2000年美國是中國的6倍左右,但到2022年中國變成美國的1.5倍。

從美國和海外的共同研究比例來看,中國在最近30年間持續上升,2020年佔到26%。美國科學家警告稱,如果取消協定,會減緩美國在生物技術和清潔能源等關鍵領域的進步。

中美合著論文28年來首降

在中美科技領域合作協議出現失效的風險背景下,日本經濟新聞又於8月31日報導說,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8月匯總的報告《科學研究指標2023》顯示,從中美研究人員聯合撰寫的論文篇數來看,2021年為5萬1630篇,比2020年減少了5%。

報導認為,在科學研究領域,美國和中國「脫鉤」的影響正在顯現。中美研究人員的國際合著論文篇數在2021年出現了28年來的首次減少。在中國具有優勢的材料科學和化學領域減少的狀況尤為明顯。中美的政治對立被認為是背後原因。如果雙方的「脫鉤」加劇,可能會對科研整體產生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這篇報導使用英國調查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的數據,以研究人員所屬機構所在的國家和地區為基礎,調查了合著論文的篇數。

日經指出,中美合著論文減少的原因並不明確。可以設想的原因之一是新冠病毒的全球流行。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研究人員的國際交流一度陷入低迷。不過,由於從研究到論文的撰寫需要數年時間,因此疫情對2021年發表的國際合著論文篇數的影響估計較小。

若從世界整體來看,2021年的國際合著論文數為57萬7166篇,比2020年增加7%,因此中美合著論文的減少很可能由疫情以外的因素造成。

研究創新方面問題的日本一橋大學講師吉岡徹告訴日經:「由於美中的政治緊張,美國方面可能出現了避免與中國合著的趨勢」。

報導繼續稱,2017年上臺的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採取嚴厲態度,導致中美關係惡化。2018年,美國對中國產品徵收高關稅,中國也實施報復,結果掀起「中美貿易戰」。

美國在2018∼2022年實施的針對間諜活動的「中國行動計畫(China Initiative)」也波及到科學研究領域。特朗普政府還加強了對留學生簽證的限制,其中包括縮短在高科技領域學習的中國研究生的簽證有效期。

同樣地,拜登政府也限制半導體等尖端技術的出口,中美間的政治對立至今仍在持續。「在美國感到不自在,所以就回國(中國)了」,居住在中國的一位日本研究者從同事那裡聽到這樣的聲音。

報導表示這位日本研究人員認為:「在美國的中國研究人員回國後,與這些研究人員的聯合研究開始在中國國內完成」。其背景是中國大力振興科技,研究環境有所提升。

中美科研「脫鉤」加劇可能的影響

報導提出:如果中美科研的「脫鉤」加劇,將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一是在中國的優勢領域,可能逐步構建不依賴美國的研究體制。按領域觀察2021年的中美論文,化學減少近2成,材料科學減少1成以上。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官村上昭義對日經指出:「這兩個領域中國具有優勢」。

其次,可能建立與以美歐為中心的一直以來的科研國際體制不同的新合作圈。按份額觀察中國的合著夥伴國和地區,排在第7位的巴基斯坦(份額為4.6%)相比2020年的第10位(3.6%)有所上升。居第13位的印度和第14位的沙烏地阿拉伯也有所上升。一橋大學講師吉岡表示,通過與新興國家和中東各國的合作,「多樣性將增加,有可能引發創新」。

另外,也存在冷靜的看法。報導表示,日本公益財團法人生命科學振興財團的理事長林幸秀認為:「中國能獨立發展的科學技術有限,今後也不得不與美國打交道」。

報導說,林理事長自主列出了有望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研究人員名單。他表示:「很多研究人員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並在當地擁有研究據點」。如果美國和中國合作,也能確保研究人才。雙方對立的長期化將對整個世界的科研產生怎樣的影響?今後有必要持續觀察。

報導總結稱,中美的合著論文篇數一直壓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組合,且引述JST亞洲太平洋綜合研究中心的副主任黑木慎一指出,如果中美合作陷入停滯,「可能對世界科學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能否維持獨立於政治背景的開放的科學研究空間,目前正處於分水嶺。



来源:法廣 RFI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