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年前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9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年前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讓北京提升了國際影響力和輸出過剩的產能,並且,在投資數千億美元之後,讓不少國家落入了債務陷阱,未來「一帶一路」是否會爛尾?
「一帶一路 」十年爭議不斷
在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進行國事訪問,並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稱,「讓我們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隨後有更多的信息被官方發布出來,在2017年,官方正式命名為「一帶一路 」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被外界視為是習近平外交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尋求藉此推升實力和地位,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中國官媒宣傳稱,十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共建「一帶一路」使參與方貿易增加4.1%,外資增加5%,使低收入國家GDP增加3.4%。
官媒引述中國海關總署數據稱,2021-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年度貿易額從1.8萬億美元擴大到2.1萬億美元,增長16.7%。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7月2日也發文稱,非洲國家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52個非洲國家及非盟委員會已與中國簽署相關合作文件。
9月6日,據法廣RFI報導,法廣法語部副主編喬里斯·齊爾伯曼(Joris Zylberman)指出,北京不惜一切代價想要一個以自己為中心、出資者和主要受益者的網路。它創建了一個複雜的陸地走廊和海上路線網路,也成功地讓150多個國家簽署了參與協議。
報導認為,北京已經能夠將一定數量的大大小小的國家團結在自己周圍,這些國家將在未來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將自己定位為與西方世界相對的世界領導者。
雖然北京利用投資獲得一些國家的支持,提升了國際影響力和輸出過剩的產能。但是,世界銀行、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AidData和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在今年3月28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北京在2008年至2021年期間斥資2400億美元「救助」22個發展中國家,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難以償還用於建設「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貸款,近年來這一數額飆升。另外,西方國家也對北京的野心表現出共同抵制的狀態,包括陸續發布對華科技和投資等禁令。
「一帶一路」是否會爛尾?
十年後的當下,中國經濟的各項數據持續下降,北京當局又無有效政策出臺,中國經濟堪憂。
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中國區負責人的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經濟學家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的現實情況看起來正愈發嚴峻。」
他說:「政府淡化通縮和增長停滯風險的做法可能會適得其反,令中國經濟更難擺脫下行漩渦。」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指出,中國經濟正在處於衰退當中,能助力經濟增長的外貿出口、投資和消費都呈現普遍萎縮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8月份發布文章「關於走出當前局勢困境的建議」,其中包括針對政治、經濟、外交等重要政策的十條內容。
文章呼籲中南海決策層:重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續改革開放的決心」;重申「依憲治國及建立法治政府、法治國家、法治社會的決心」;重申回歸「韜光養晦」,力爭與發達國家搞好關係,避免新冷戰;堅持領導人的任期制;改變鬥爭思維,特別是外交部門的「戰狼」形象;停止或低調推行「一帶一路」倡議,集中精力於國內建設;嚴格遵守國際條約(WTO協議)等,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制止「國進民退」,讓民企成為市場主體;禁止所謂中國模式的輸出,維護現有的國際秩序等。
文章直言,這些策略「是中國走出困境、走向現代化的不二選擇」。
那麼,「一帶一路」是否會爛尾?
據法廣RFI報導,裡爾天主教大學地理學家兼講師澤維爾·奧雷甘( Xavier Aurégan)認為,「一帶一路」被北京「擱置」。中國貸款的下降很明顯。理由是根據上海復旦大學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的數據,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2022年貸款比2021年下降了65%。
奧雷甘表示,中國政治精英內部存在對立思想,一部分人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可能已經完成,已經成為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