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著名軍事分析評論家陳孝威將軍。(圖片來源:看中國製作)
陳孝威(1893~1974年),本名增榮,後改名向元,福建福州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二戰著名軍事分析評論家、預言家。抗戰爆發後,他投槍從文,以其豐富的軍事經驗和獨到的眼光,撰寫大量軍事觀察分析和評論文章,在國際上積極宣傳中國人民的抗戰,為國民政府爭取國際支援作出了重要貢獻,1947年榮獲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蔣介石)題贈「功在國家」匾額。
陳孝威將軍也因對二戰形勢的精闢觀察和分析評論,並準確預言德國對蘇聯開戰、日本南進發動太平洋戰爭等重大事件,獲得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等人的高度評價,並被譽為「神奇的中國軍事預言家」。
勤政愛民 「六不將軍」深諳兵法
1961年,海外歸國人士陳孝威將軍抵達臺北,參加陽明山第二次會談。(圖片來源:中央社)
陳孝威於1893年誕生於福州一個世代書香之家,自幼聰穎好學,五歲即入村中私塾攻讀四書五經,早年曾就讀福州武備學堂。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鎮江起義。1914年,21歲的陳孝威考入保定陸軍學校炮科,畢業後任保定軍校上校參謀,隨駐湘西。
1923年,晉昇泰寧鎮守使,綏靖地方,疏濬水利,頗得民心,當地軍民曾築「捧日臺」以志其功。後又創辦新民女子儲蓄銀行。為啟迪民智,有志於新聞事業的陳孝威兼辦遠東通信社、《京津晚報》,揭發曹錕賄選案內幕,成為轟動當時的新聞界。
1924年蘭封戰役中,他採用「左迴旋」的戰術,大敗敵軍十萬人,名震黃河兩岸,被北洋政府授予「孝威將軍」。
陳孝威深諳兵法,以「不怕死、不愛錢、不忘本、不枉法、不妒能、不畏難」六個信條嚴格治軍,被譽為「六不將軍」。
預言西安事變的發展 力主首先營救領袖
1936年12月12日,在毛澤東中共策動下,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變叛亂,扣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蔣介石)。消息傳出,舉國震驚,南京國民政府就如何處理西安事變,營救蔣委員長而頻繁開會討論,決定剿撫並用。12月22日,蔣夫人宋美齡毅然飛赴西安營救領袖和夫君。
12月20日,陳孝威在《天文臺報》發表題為「急事慢做」的文章,認為目前首先營救蔣委員長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為此應該「萃集全國英豪,另造一個環境,這環境是繼續蔣委員長政治生命而造的,是為民族生命而造的,使蔣委員長生命與民族生命,不可分離」,陳孝威預言「那麼,漢卿(張學良,字漢卿)在此新環境下,急轉直下,也會向蔣委員長請罪,恭恭敬敬將蔣委員長送到南京的領袖寳座上」。
1936年,張學良西安叛亂後,蔣委員長夫婦平安返京,受到各界熱烈歡迎。(網絡圖片)
結果,事態的發展果然如陳孝威預言。張學良和楊虎城等叛逆遭到全國各界的強烈譴責,自知理虧。張學良看到蔣介石的機密文件,方瞭解到委員長一直在秘密籌劃準備抗日大計,意識到自己的魯莽行動已經犯下大錯,於是親自護送蔣介石、宋美齡安全飛返南京。蔣委員長的飛機抵達南京機場時,國民政府黨政軍要員均在機場迎候,市民夾道歡呼蔣委員長平安歸來。
握筆抗戰 報效國家民族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蔣委員長在廬山發表演講,號召全國軍民堅持全面抗戰到底。(網絡圖片)
1936年11月,陳孝威「投槍從文」,到香港創辦以軍事新聞和評論為主的《天文臺報》,從此致力於抗日宣傳,並開始專注於世界局勢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事戰略分析。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侵占北平天津和華北。陳孝威以軍事家及新聞記者的身份,抵達南京觀察時局,並訪晤軍委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上將。隨後,陳孝威隨白崇禧桂軍參加淞滬和江浙地區的抗戰。
首都南京淪陷前,陳孝威向白副總長請示今後的行止和發展方向。白崇禧勉勵他發揮善寫文章的特長,努力做中國的「馬志尼」(宣揚民族主義的義大利作家,義大利復興三傑之一),以完成抗戰救國和復興中國之使命。此後,陳孝威離開軍界,攜家遷到香港,握筆抗戰,積極從事國民外交,宣傳中國抗戰,並尋求國際援助與支持,以此報效國家。
記錄艱苦卓絕抗戰 榮獲委員長獎勉
抗戰期間,蔣介石、宋美齡、白崇禧視察中美聯合空軍。(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
抗戰期間,陳孝威多次親赴大陸採訪報導前線戰事,撰寫了大量文章,剖析國內外形勢,評析探討軍事戰略,報導中國軍民抗日英雄事跡,激發鼓勵全民奮勇保家衛國。
陳孝威洞察古今,博通中西,敘事溯源窺微,對許多軍事方面問題瞭如指掌,分析評論常有精闢見解。《天文臺報》不僅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增,而且中國許多軍政首腦也備至案頭,作為參考。
他撰寫發表的大量文章,真實記敘了上至最高統帥蔣介石、國府軍政要員,下至軍隊普通士兵和平民百姓在抗戰期間的經歷事跡,記敘了一些抗戰決策內幕和軍事指揮作戰過程,因此成為記錄研究中國抗戰的寳貴資料。
請看陳孝威的一系列精彩好文(文章《標題》/內容/發表時間):
《賢哉閻母》(記敘晉綏軍統帥閻錫山母子為支持綏遠抗戰,不惜毀家散財的事跡風範。1936年11月18日)
《急事慢做》(力主首先營救蔣委員長的生命,並預言西安事變的發展。1936年12月20日)
《白副參謀總長渾身都是膽》(記敘白崇禧赴淞滬前線遭日本飛機轟炸掃射,鎮靜如恆,指揮若定。1937年10月9日)
《由蔣夫人視察前線摔車受傷說到委員長起居》(記敘蔣夫人宋美齡對抗戰的支持貢獻和蔣委員長的辛苦操勞。1937年11月11日)
《弔死守廣福之我可敬鋼軍三將軍》(悼念淞滬會戰英勇殉國的廣西桂軍鋼七軍秦霖、龐漢楨等三位將軍。1937年11月15日)
《最後退出南京之高炮手》(記敘南京保衛戰之炮兵作戰。1937年12月19日)
《蔣委員長讀書與讀書推廣》(記敘蔣委員長百忙之中好學不倦並提倡軍人多讀書。1938年9月1日)
《義勇軍之母印象記》(採訪記敘義勇軍之母趙洪文國老太太抗日救國之事跡。1938年12月15日)
1940年,陳孝威榮獲最高統帥蔣委員長頒電獎勉:「力讚抗戰,著績宣傳,爭國際之同情,褫敵奸之膽魄,理明詞快,嘉慰良深」。
預言二戰大事件 羅斯福、邱吉爾稱讚
陳孝威在香港首創中國第一家權威性軍事報紙《天文台報》。(看中國合成圖片)
陳孝威憑其豐富的軍事知識和獨到的觀察眼光,在香港《天文臺》週刊上,發表時局分析評論文章,預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些重大事件。
1941年2月,陳孝威發表《論大不列顛之戰》,指出希特勒德國征服中歐及西歐多數國家後,必然要對蘇聯開戰,而且進攻蘇聯必在攻擊美國之前。斯大林讀後卻付之一笑說:「這是別有用心的說法,說不定那個作者就是中國的托洛茨基分子……」三個多月後,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和約,向蘇聯進行全面進攻。
1941年10月,陳孝威發表《德、日、意對蘇、美、英三國作戰的前景判斷》,指出日本勢必南進發動太平洋戰爭。美國必須迅速擴充南太平洋海軍力量,增加艦隊基地,以援助中國,牽制日軍;而英國必須增加南太平洋地區的軍力,加強與美國、中國合作。果然不出陳孝威所料,日本在這年的12月突襲珍珠港,取得成功後很快占領南太平洋。
自此,陳孝威和《天文臺》成了「軍事明星」。以後每一期的《天文臺》一出版,就被搶購一空,各國駐香港外交官皆作為重要情報譯發回國。美國總統羅斯福、陸軍部長史汀生、英國首相邱吉爾都十分重視,先後親自寫信給陳孝威,表示贊同和欣賞他的觀點。陳孝威被譽為「中國的神奇軍事預言家」。
1942年4月,陳孝威在廣西桂林發表著名之演講《會師東京》,再次預言「兩三年內,日本必敗」和蘇軍進入中國東北作戰。他主張盟軍宜先擊敗日本,會師東京,而後再擊敗德國,世界才有和平;否則只贏得戰爭,得不到和平。
1945年初夏,陳孝威寫文章對美國在太平洋戰場進攻日軍的戰略方針進行了分析和判斷,後來美軍的軍事行動也與其分析相吻合。美國駐華大使曾受命給陳孝威寫信。信中說到,美軍統帥部在作戰部署中曾參考過他的有關文章,特向他表示感謝。
分析總結為什麼失去大陸
1947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蔣介石)委任陳孝威為「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常務委員,並親筆題贈給他「制憲開基」和「功在國家」兩面橫匾。
1964年,陳孝威在香港自費出版40餘萬言的《為什麼失去大陸》一書,分析檢討認為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如下:
一、俄共和和日本處心積慮向東擴張侵略中國,中國始終受俄日兩國夾攻,難於應付;
二、歐美自由世界「重歐輕亞」與「親俄疏華」兩謬誤政策鑄成大錯,加上1945年美英蘇三國首腦簽訂之《雅爾塔協定》,損害中華民國利益,縱容中共坐大;
三、國府太過忠厚寬容,北伐和抗戰期間「聯俄容共」,反共方法欠周密,中共乘機坐大。
四、共產黨依靠陰謀詭計,以所謂「新三民主義」和「聯合政府」等欺騙宣傳,博得智識青年和在野黨派同情和支持。
陳孝威將軍於1974年在香港病逝,享年81歲,平生留有著作《若定廬隨筆》、《太平洋鼓吹集》、《為什麼失去大陸》、《我怎樣結交羅邱杜》、《陳孝威國民外交三十年》、《抗戰軍事紀略》等。
陳孝威將軍生前所發表的文章和著作已經成為記錄研究中國抗戰的寳貴史料,讓後人窺視探究那個偉大悲壯年代的真貌實況。
擔當道義出艱危——二戰著名軍事評論預言家陳孝威(看中國原創視頻)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