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圖片來源:看中國製作)
《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修務》篇的部分內容。
墨子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原文】聖人之從事也,殊體而合於理,其所由異路而同歸,其存危定傾若一,志不忘於欲利人也。
[大意]聖人處事,具體行為做法雖不相同,但都合於事理、與道相符合;他們所採取的路數方法各不相同,但目地結果是相同的;他們能挽存國家於危亡、扶危定傾,他們在這方面的義行是一樣的,心裏總是不忘記要有利於他人。
從前,楚國要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以後很哀傷,就從魯國出發趕路十天十夜奔向楚國。他的腳底磨出了一層層的老繭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包裹一下雙腳又接著趕路。墨子終於到達楚都郢城,馬上拜會楚王,對他說:「我聽說大王要興兵攻打宋國,您是估計一定能攻佔宋國後才決定攻打的呢?還是要使百姓勞苦、折損兵將、蒙受被天下指責為不義的名聲、而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要攻打宋國呢?」楚王回答說:「如果一定得不到宋國,又要蒙受不義之名,我為什麼還要攻打宋國呢!」
墨子說:「我看大王舉兵一定會傷害大義而得不到宋國。」楚王說:「公輸般(即魯班)是天下有名的巧匠,他製造了雲梯這種器械來攻宋城,為什麼不能取勝?」墨子說:「請讓公輸般來攻城,我來守衛,我們一起演習一下。」於是公輸般擺開器械來攻城,墨子也擺出守城的陣式和裝備,公輸般連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終攻不進城內。於是楚王只好息兵,不攻打宋國了。
段干木辭退官職隱居在家,魏文侯乘車經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門外時總要起身扶軾以示敬意。文侯的僕人就問了:「我們每次經過這個地方,大王您為什麼要這樣起立扶軾表示敬意?」魏文侯回答說:「因為段干木居住在這裡,所以我要向他表示敬意。」僕人說:「段干木只是一個平民百姓,大王在他里巷門前向他致敬,不是太過分了嗎?」
魏文侯說:「段干木不追求權勢名利,胸懷君子之道,隱居在這鄙陋的巷子裡,而他的名聲傳遍天下,我怎麼敢不起身扶軾表示敬意呢!段干木因擁有高尚德行而揚名,我靠君王的權勢而榮耀;段干木富於仁義,我富於財物。地位權勢比不上高尚品德,財物也比不上仁義。段干木即使能用德行道義來換我的權勢財物,他也不會這樣做。我每日憂思不樂,總對著自己的形影感到慚愧,你怎麼能輕視他呢!」
後來,秦國打算興兵攻打魏國。司馬庾勸告秦王說:「段干木是一位賢明的人,魏文侯對他以禮相待,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諸侯中沒有誰未聽說過。現在我們起兵攻打魏國,豈不是妨害了道義?」因此秦王只好息兵,不攻打魏國了。
墨子疾行千里,而使楚、宋兩國安定,宋國得以存續;段干木閉門不出、隱居深巷,而使秦、魏兩國安定,魏國得以保存。墨子與段干木,他們一個是千里奔走、一個是隱居不出,情勢相反,表現出的行為路數各異而目地相同,即讓國家得以存續,這就叫做殊途同歸。
現在救火,人們提水往失火地點趕去,有的人用瓮,有的用瓴,有的用盆,有的用盂,其工具圓、方、尖、橢形狀各異,提水的多少各不相同,但都能滅火的目地是一致的。所以,秦、楚、燕、魏等地的歌曲音調不同,但都令人快樂;九夷八狄各族人的哭泣,聲音不同,但表達的悲哀卻相同,使人悲傷。唱歌表達歡樂,哭泣以示悲傷,內心世界積鬱的感情會外在流露顯現。而聖人內心日夜思念著為百姓謀利,他們的恩澤播及之處也必定功效很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