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冷清的原因"登上微博熱搜。示意圖。(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1月14日訊】曾被譽為中國社會消費力奇蹟的"雙11"踏入第15個年頭。雖然主要電商平臺均表示,今年的銷售有增長,但中國媒體和網民卻評論是"冷清收官"。而"雙11冷清的原因"更登上微博熱搜,網民熱議"雙11"神話不再的原因。
被視為中國年度消費大事的」雙11」剛結束,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和其競爭對手京東連續第二年沒有公布具體商品交易總額,而以品牌成交額代替。
淘寶、天貓表示,今年有公布402個品牌的成交額達到破億元人民幣的成績,有3.8萬個品牌的成交額同比升超過1倍。京東則表示,今年有兩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3倍。中國國家郵政局週日(11月12日)表示,「雙11」共收到快遞包裹6.39億件,同比增長15.76%。
疫後首個"雙11" 電商和民間數據兩極化
對於上述成交狀況,民間有不同看法。多個中國媒體和財經評論博主均引述星圖數據的資料表示,在11月10日至11日,全網總銷售額為2776億元,同比下降9.75%。
第一財經參考百度指數報導,「雙十一」熱度一年不如一年,搜索量不斷下降;更形容今年是「冰點」,搜索量同比下降60%。
「今年雙11冷清的原因」一度登微博熱搜。
有博主解釋,為何今年沒有被」雙11」的折扣打動。博主「曲阜灶頭的甜」:"我今天剛剛發完工資,摸一摸口袋,只剩下一千二。有人問我,是什麼支撐我在這個燈紅酒綠、物慾橫流的世界,依然能夠保持一份冷靜和無動於衷?我告訴你,那是因為窮的清醒。"
微博和小紅書也有不少人主張理性消費。有博主呼籲不要貪一時之快,讓自己變成電商宰割的肥羊。
博主何大桔:"李佳琦的雙11預告,確實很多東西給出了跳水價,但是90%都是綑綁銷售。你一下子給我整五瓶,然後還要配一大堆有的沒的。商家想要加大銷售量去庫存,減少存儲成本,減少物流成本,但是卻把存儲成本扔給了我們消費者。"
博主方游迪:"如果你想1年的花費和信用卡分期用來為'雙11'買單的話,那你就盡情下單吧。開心一小時,痛苦十二個月,你們這群韭菜,不割你們割誰呢?快醒醒啊姐妹們!真的用不著你去為年近千萬的人擔心業績好嗎?大促過後,別人開香檳,你心裏慌不停。"
有博主為商家說話,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商家無奈參與」雙11」。
博主胡侃侃:"哪年'雙11'不是自相殘殺?如果你不跟著做,但競爭對手跟的話,一個活動可以把你的客戶、流量等全部捲走;但跟的話,流量費、店舖費、運營費和倉儲囤貨,全是現金壓力。到頭來哪年不是雙11戲台上圖個熱鬧,算盤一打還發現虧了。"
有中國媒體週一(11月13日)報導雙11的好消息,表示有」直播一哥」稱號的李佳琦在今年」雙十一的總銷售額超250億元人民幣。但這很快被李佳琦的公司否認,表示李佳琦沒有在直播公布相關數據,消息屬捏造和嚴重不實。
評論:實體經濟比電商經濟經營更慘
時事評論人季風表示,有留意今年「雙11」的情況,估計李佳琦的消息是有人想為今年的冷清製造不切實際的假象。但廣大民眾均清楚中國經濟不好的事實,即使他不作澄清也不會相信,因為很多人也在過緊日子。
季風:"我們家,除了我一個人沒有人買,我妹、侄女兒和我弟都不買。我弟原來是做廚師,現在那邊開館子開不下去了,付不起工資了,跑回來就不亂花錢了吧。以前都買呀,現在都不買了。看以前雙11快遞公司,買的都堆在樓下。我今天看,根本就沒有多少快遞,跟平常沒多少差別。"
他表示,今年初從北京回家鄉,不少做生意的朋友均表示有經營困難,形容實體經濟情況比平臺經濟更差。
季風:"我今年走了七、八個省,見了一、兩百個做生意的朋友,只有一個說有掙錢,其他均在訴苦,說生意不好做。那天我去的時候,有供應商正在問酒廠的朋友,能不能先給幾十萬,還給他救急。那個酒廠說,我現在沒現金流,你要酒我可以給你酒。這種事例太多,實體經濟非常難受、更慘。」
評論:"雙11"神話不再 反映民眾對前景缺乏信心
經濟學者司令表示,今年是疫情後首個」雙11」,原本各界均期待借電商的噱頭活動重新展示強勁消費力,而事與願違。這與經濟環境差有關,也與消費者心態改變有關。
司令:"中國人已經對於政府這種政策朝令夕改,動輒就對老百姓的錢袋子蘿蔔加大棒的折騰感到身心俱疲。你讓消費者難受,他願意消費嗎?就不敢消費。更多的人還是希望把錢留住,等有一些重大變故的時候用作急用,而不是超前消費。雙11就是中國老百姓消費能力的晴雨表,暗淡堪憂,以後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國消費者神話般的購買力,基本上就煙消雲散了。"
司令表示,"雙11"的表現難以突破,也與阿里巴巴近年逐漸被國有化有關。在國企欠效率和創新的管理下,市場規劃和推廣難以像以往有創造力。而沿用多年的銷售模式,難以吸引還有能力的消費者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