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有「經前症候群」,那段時間總覺得全身不對勁。
有人在月經來前七到十天,就突然變了一個人,鬱悶、焦慮、易怒、睡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整天眉頭深鎖、悶悶不樂,連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也會抓狂。
有的體重增加,甚至胖了一到二公斤,四肢和臉部水腫,衣服變得太緊。有的則乳房脹痛,臉上或身體長青春痘,口腔或陰部潰瘍間歇性的發作,頭痛、排便習慣改變和骨盆腔疼痛,甚至月經快來就感冒。
可是說也奇怪,月經一來,這些症狀又奇蹟似的消失,果真印證了俗話所說的:「女人心,海底針」。
儘管「經前症候群」影響女性至深,至少有一百五十種以上的生理、心理、認知、行為等症狀與它有關,但醫學界對其起因仍沒有定論。有人認為經前婦女因體內水分及鹽分囤積,也有研究發現,此時體內的鋁、鋅、鈣降低了,因此有許多症狀。
營養不均衡、甲狀腺內分泌失調及身心壓力等,都有可能影響荷爾蒙變化。
當然,也免不了會聯想到是受荷爾蒙變化的影響,因為此時雌激素下降、黃體素不足。另外,營養不均衡,如高脂肪或糖、鹽攝取過多,維他命B6不足、甲狀腺內分泌失調、鈣質缺乏、身心壓力、睡眠不良、環境汙染等,都有可能影響。
再者,由於經前症候群的表現包括許多憂鬱和焦慮的特徵,因此可能與腦內化學物質——血清素的失調有關,亦即可能是一種非典型的憂鬱症。目前有許多研究指出,血清素是造成經前心情鬱悶的病理原因,於是對血清素回收有抑制作用的抗憂鬱劑,被證明可改善擾人的經前症候群。
然而,至今沒有任何的抽血檢查、理學檢查、精神狀況檢查,可以確定診斷是否得了經前症候群,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月經週期中發生的症狀,翔實記錄。如果是一連串循環性的症狀,而且發生的時間,是在每次月經來潮前一到兩個禮拜,然後在月經來的第四天左右會消失,那大概就八九不離十了。
規律的運動有助於改善經前症候群。(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月見草油、魚油、阿斯匹靈、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以及加味逍遙散、小柴胡湯、五皮飲等許多中藥處方,都有緩解症狀的效果。此外,規律的運動也是有益的,例如每週至少三次以上,每次三十分鐘左右,並應學習身心放鬆。
經前容易水腫的患者,可多吃些苡仁、玉米鬚湯或紅豆湯來利尿;容易口破、口臭、喉嚨痛、長青春痘或便秘者,屬於熱盛體質,可吃些綠豆湯、西瓜、葡萄柚等退火食物,但不宜過量,亦不宜冰涼食用,以免導致痛經。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