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界盛傳「摩天大樓詛咒」,經濟衰退近在咫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1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根據世界建築師等專家組成的「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的資料庫,排名前50的大樓中有一半在中國。經濟學界盛傳「摩天大樓詛咒」,經濟衰退近在咫尺。
遠超美國 全球前50摩天大樓一半在中國
被稱為「摩天大樓」的超高層大樓是反映經濟的一面鏡子,各個國家和地區為樹立經濟發達形象競相建設,超過300米的「超高層建築(Supertall)」現在並不罕見。
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24日報導,根據世界建築師等專家組成的「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截至11月14日的資料庫,對截至2023年被歸類為「竣工」的超高層大樓進行了比較後發現,排名前50的大樓中有一半在中國。按照所在的國家和地區來看,中國大陸及香港最多,擁有25座,遠遠多於美國的8座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的4座。
在過去的排名中,2000年時美國以26座居首位,中國以9座緊隨其後,但2010年中國以15座的數量超過了美國(14座)。
中國在2010年代迎來了建設熱潮。目前排全球第3高的上海中心(632米)於2015年竣工,此外, 2016年的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530米),2017年的平安國際金融中心(599米),2019年的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530米)等500米以上的超高層大樓接連竣工。中國的超高層建築超過100座,其中近6成在2010年代竣工。
中國在2023年以後仍有很多在建的超高層建築項目。在CTBUH的資料庫中,登記的「在建」摩天大樓為85座,「已提交方案」的摩天大樓為85座。
在美國,31座超高層建築中,威利斯大廈於1974年竣工,帝國大廈於1931年竣工,20世紀竣工的大樓為11座,反映出美國很早就進入現代化。另外,2001年因「9·11」恐怖襲擊而倒塌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大廈(417米、415米)2000年的時候分別排在世界第5位和第6位。
以石油收入為支持,中東國家的城市開發活動持續活躍。位於阿聯酋迪拜的「哈利法塔」目前以全球第一高樓著稱,高度達到828米。超過1000米的「超建築」計畫也已啟動,比如科威特的「穆巴拉克塔」和沙特的「吉達塔」等。
在排名前50的榜單中,韓國、臺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高樓大廈也榜上有名,但日本沒有入榜。
摩天大樓詛咒
超高層大樓的勢力版圖反映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勢頭,但在房地產市場行情惡化的時候,它也是衡量風險大小的指標。
根據相關的研究證明,摩天大樓與經濟有一定的關係。
1999年,經濟學家勞倫斯根據相關的事實和理論依據總結出了一個摩天大樓指數(Skyscraper Index),被輿論稱為「摩天大樓詛咒」或「勞倫斯魔咒」。他發現到經濟衰退或股市蕭條,往往都發生在新高樓落成的前後。寬鬆的貨幣政策及對經濟樂觀的態度,經常會鼓勵大型工程的興建。然而,當過度投資與投機心理引起的泡沫即將危及經濟時,政策也會轉為緊縮以因應危機,使得摩天大樓的完工成為政策與經濟轉變的先聲:大廈建成,經濟衰退。
這個理論被一次又一次的事實所驗證:
美國紐約勝家大廈和大都會人壽大廈1908年前後落成,接著金融危機席捲全美,數百家中小銀行倒閉。
1913年伍爾沃斯大廈落成,美國經濟出現收縮。
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華爾街克萊斯勒大廈和帝國大廈相繼落成,之後紐約股市崩盤,並引發全球經濟大蕭條。
70年代中期紐約世貿中心和芝加哥西爾斯大廈再奪全球最高,後發生石油危機,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1997年吉隆坡雙子塔樓取代了西爾斯大廈,亞洲發生金融危機。
中國上海金茂大廈在1998年封頂時,也遭遇了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
2008年8月底,上海的環球金融中心落成,同時伴隨著新一輪的世界性經濟危機。
一般來說,摩天大樓一般是建立在最繁華的地方,同時也可以節省用地,避免了昂貴的低價。但是摩天大樓的建造一般都是需要規劃很久的工程,在建造的過程中,經濟的變動與市場的變化都是無法預料的。規劃摩天大樓初期肯定是一個經濟過熱的產物,然而經濟的衰退,同時對於摩天大樓這個浩大的工程,需要源源不斷注入資金,負責出現爛尾等尷尬的局面也不少見。
還有一個說法是,超過300米的建築所需的維護成本就已超過節約土地帶來的經濟價值。金茂大廈(420.5米)的日常管理維護費每天就高達100萬元人民幣,如果按65年使用期來算,管理費用約為建設費用的3倍。
目前,計畫2025年竣工,高度為499米的南京「綠地金茂國際金融中心」,其開發商上海市政府系的綠地控股集團(上海)已出現了美元債務違約。此外,最大的房地產企業碧桂園控股(Country Garden Holdings)已被國際金融團體認定為出現償付違約,該公司以2024年竣工為目標,正在貴陽建設「碧桂園貴陽中心」(373米),該項目在CTBUH資料庫中被歸類為「擱置中」。
2021年,高355米的深圳賽格大廈發生搖晃事件。此後,中國發出了一項通知,不再批准新建高度超過500米的超高層大樓。同年,限制被加強到250米,正在建設以及規劃中的項目也有可能發生變更或者被凍結。
中國經濟漸漸陷入困境
《華爾街日報》上週的報導指出,中國經濟當前面臨多重挑戰,從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地方政府債務難以控制,到信心下滑和通貨緊縮。與此同時,美國剛剛取得近兩年來最強勁的季度經濟表現,同時通脹有所緩解。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21年是美國的75%,但在今年第三季度已下降至64%,與2017年的水平相差無幾。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研究中國產業政策的專家Barry Naughton表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過一系列深刻的政策選擇致使人們的信心惡化,進而又開始阻礙中國經濟及其復甦。
從2020年開始,北京當局對電商、在線教育和遊戲領域的民營企業實施了監管整頓行動,表面上是為了打擊侵犯隱私和反競爭行為,但主要是為了鞏固對民營部門的控制。
Naughton說,除了摧毀大約1萬億美元的財富,習近平還發出了「一個更廣泛的信息,即各種獨立的高技能服務工作都沒有前途。他是在暗示:‘我不喜歡民營企業,我也不在乎破壞價值’」。
經濟學家Shekhar Aiyar牽頭的一項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發現,自2010年以來,外國投資越來越多地往來於同一地緣政治集團國家(根據這些國家在聯合國的投票情況來定義)之間。因此,與2015年相比,2022年中國在戰略領域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減少了60%,同期美國所獲外國直接投資增加43%。
習近平希望由政府、而不是民營部門來決定哪些行業應該獲得資本。例如,中央和地方政府設立了2,000多個「政府引導基金」,計畫向重點領域投入折合數萬億美元的資金。但是,在寬鬆信貸枯竭和地方財政惡化的情況下,習近平的政策規劃面臨風險。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安全和新興技術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的Ngor Luong表示,由於地方債務負擔、監管收緊和其它經濟不利因素,政府引導基金籌集的資金低於計畫,去年的籌資額較2021年下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