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學術大師陳寅恪的君子末路(圖)


陳寅恪學貫中西,號稱活字典,會八種語言,人稱「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陳寅恪學貫中西,號稱活字典,會八種語言,人稱「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網絡圖片)

陳寅恪民國時代清華大學國學院著名的四大導師之一,任職時年僅36歲。他家世顯赫,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父親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夫人唐篔是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

他年輕時在日本、德國、美國、瑞士等地遊學13年,師從大家,學貫中西,號稱活字典,會八種語言,人稱「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他在清華上課的時候,不僅學生來聽,教授們也經常來聽。他在國學院的學生,後來幾乎都成為學界大家。

同為國學大師的王國維自殺之後,陳寅恪曾經在給王國維寫的碑文中提出了自己的治學原則:「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甚至說,思想不自由,毋寧死耳。1948年12月,在國民黨「搶運學人」計畫中,陳寅恪,胡適等被列入第一批計畫被轉移的學者之列。但陳寅恪最終決定留下,回到廣州任教。1953年,新的歷史研究委員會成立,擬聘請陳寅恪擔任相關職務。

為了說服陳寅恪,陳寅恪弟子,北大教授汪籛攜帶郭沫若的親筆信,南下廣州。陳寅恪毫不猶疑的拒絕,他說「不能先存主義的見解,再研究學術。」他甚至對已經入黨的汪籛決絕的說:「我帶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不是這樣,即不是我的學生。你以前的看法是否和我相同我不知道,但現在不同了,你已不是我的學生了」。

因為拒絕了郭沫若,郭沫若於1958年的反右鬥爭中公開點名批判陳寅恪,已經雙目失明,雙腿不能行走的陳寅恪成為「反動學術權威」,境況堪憂。儘管他多次寫書面檢查交待聲明「教書四十年,只是專心教書和著作,從未實際辦過事」,但仍然難逃劫難。助手被趕走,護士被撤離,工資停發,存款凍結。住宅之門臉、衣櫃、床頭,甚至衣服上都貼滿了大字報。

1965年,文革伊始,弟子汪籛因為和陳寅恪的師徒關係被批判,最終自殺。此事對陳寅恪震動極大,一病不起,夫人為了保護他,屢屢遭到紅衛兵毆打。紅衛兵故意把高音喇叭置於陳寅恪屋後,這位患病的老人一聽見喇叭聲就尿褲子,造反派卻還不甘心,進而將喇叭乾脆綁到其床頭……

1969年,不能進食的陳寅恪泣血而亡,百年史學大家,國學泰斗就此謝幕。



責任編輯:張雲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