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興旺有三大定數,《朱子治家格言》的教誨。(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朱子治家格言》為明末清初理學家、教育家朱柏廬(1627—1698)所著。全文雖只有506字,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若能悟透,對於修身、齊家等為人處世各方面將有很大的幫助。在困頓中,讀一讀《朱子治家格言》,就會發現家庭的興旺與否,取決於三大定數。
財不進髒門
一個家庭,隨時都是髒兮兮的樣子,不會招來貴客,總是吃了很髒的飯菜,不會帶來健康。大門入口處很邋遢,那就破壞了形象。還有,家人外出也打扮很糟糕,是打不開社交局面的。工作中,邋遢的人,難免被嫌棄,不能提拔。
古代,窮神最喜歡邋遢的家庭,把窮困送過來。因此,人們有了過年掃塵的習俗。
如果一個家庭不興旺,首先要看看是否門庭乾淨。
原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房屋乾淨,人人都舒服。飯菜乾淨,簡樸之中,也有煙火氣。
原文:「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交往的出入的人際關係乾淨,社交局面很快會打開。
朱柏廬祖祖輩輩都很注重家庭形象,並且選擇善良、有才華的人交往。
朱家祖輩上在明朝末年結交過天下聞名的大孝子陶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選擇正能量的人作為社交對象,社交會帶來很多的利益,也會真正有人脈資源。
原文:「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人心乾淨,做人有底氣。人性有惡的一面,好色是不奇怪的。但是好色會帶來禍害,導致妻離子散。
唯有克制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性,家人才會和氣,從而個個都有底氣。
朱柏廬的祖先朱希周,官位做到禮部侍郎,但是他拒絕納妾,並且對同輩的家庭成員,管教非常嚴格。
福不進偏門
做人做事,不走歪路,不抄近道,也不要用什麼歪門邪道。
一個家庭走偏了方向,拿不該拿的錢,得不該得到的福,一時半會也許顯得很幸福,到頭來卻加倍送還。
朱家祖上有一個叫朱壽的人,生於永樂年間,生活一度窮困,他努力學醫,養活家人。有一天,他去住旅店,老闆找零,多了十兩銀子。此刻,他走了幾里路了,也毫不猶豫折回,把銀子歸還給店主。
不是自己的錢,堅決不要。做人的正派,比金錢更有價值。
原文:「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以上幾句話,都是提示後人,要用正確的方式去賺錢,別貪圖發大財,也不要在發財之後,就洋洋得意,忘記自己曾經是窮人的事實。
任何時候,都不要去佔便宜,並且讓別人佔便宜,吃虧是福。這樣的情況下,得到了什麼,都能夠留住的。
一個家庭裡的人,都很善良,就是厚德載福,福及子孫。
家庭的基調是善、勤、儉。這是儒家的治家經驗。(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志不進窮門
家庭興旺與否,第一時間要看子孫是否「立志成才」。人常說:「父母的格局,兒女的結局。」朱柏廬的大家庭長期見證了這個道理。
原文:「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把讀書當成第一要緊的事情,不管是否科考做官,都是興旺的徵兆。
朱家任何一代人,都會讀書。考中進士的人不少。
朱柏廬從小就在父親的引導下,努力讀書,以程、朱理學為本。他還和顧炎武並駕齊驅,和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
雖然他沒有做大官,但是有節氣,面對亂世,敬仰晉人王裒攀柏廬墓之義,故自號「柏廬」。
在家業方面,他踐行「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道理。隨時教導家人,要節約,防備災難,飢荒。
他在七十歲生日,很多人來祝壽,他不僅不要大家隨禮,還把節儉的道理傳授給大家,兒媳來登門,也僅僅是行禮,而不是送禮。
吃飯多半是素菜,妻子認為不妥,他卻說:「自奉必須儉約。」
一個家庭要興旺,要遠望。凡事考慮長遠,走一步看十步,一代人考慮三代人。
朱家從北宋到清朝,持續興旺了十幾代人。他們的做法,都在《朱子治家格言》中有所體現:家庭要興旺,就要善良,和諧,正道,乾淨,節儉,謀劃等,我們也要多對照家訓裡的標準,多去琢磨。開門納福,閉門聚財,日子越過越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