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4年1月8日訊】前些天,不少帖子提到中國汽車出口量,2023年520萬臺,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基本板上釘釘。有產業內的朋友聊了下這個指標,有一些結論挺有意思的。
先拋結論:出口量這個指標很重要,但只是衡量產業競爭力的維度之一,有一定侷限性,還不能說明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全球制霸了。
首先,汽車這種產品,廠商都傾向於本地或者就近製造,出口要付海運運費,這兩年運費水漲船高,運一臺Model 3到歐洲價格要超過1500美金,車企現在在排隊等運力,比亞迪甚至都直接下單買滾裝船了。
其次,各國進口汽車都有關稅,發達國家低一些,發展中國家高一些,比如印度整車關稅超過60%,巴西35%,中國是25%,歐洲大概是10%,美國關稅範圍從2.5%到25%不等。所以,汽車巨頭都傾向於(或者被逼)在當地設廠造車,比如,2022年日本國內生產了784萬輛車,但日企在海外生產了1700萬輛車;德國22年本土製造了350萬輛車,但德企在海外造了960萬輛車。
中國車企目前海外造車才剛提升日程,比如比亞迪在巴西、泰國、匈牙利、印度,上汽在泰國、印尼、印度等都有工廠,但目前要麼剛開始建,要麼產能有限,跟國內沒法比,所以主要還是以出口為主。
在海運和關稅以及逆全球化的多重壓力下,中國汽車出口還能三年「三級跳」,2021年第三,2022年第二,2023年第一,也側面說明瞭國內製造成本是真低——天下武功,唯(成本)低不破。
順便提一句:這次中國拿第一的是「汽車出口數量」,而不是產值。產值最大的應該是德國,出口一臺保時捷抵得上出口十臺哈弗(長城汽車旗下的一款子品牌)。
另外,中國汽車出口的主力還是燃油車,新能源車佔比只有30%左右。國內電動車大戰都打成一鍋粥了,捲出來的妖怪在國際上會有很大空間,路徑跟智能手機不能說是一摸一樣,也基本上大差不差。
所以,汽車出口成為全球第一,是一個里程碑事件,但也不能因此說中國汽車產業競爭力已經全球無敵了,未來肯定能看到中國車企海外製造量的上升,只有追著「兩田大眾」這種公司並超越,才能徹底成為汽車第一強國。
可能有人會問:那「車企海外產能」這個指標比「汽車出口量」更重要嗎?也不是。一輛汽車在國內製造,海外銷售,代表了這輛汽車背後的就業、稅收和供應鏈都留在了國內,所以相比於車企在海外建廠,賺錢後分給股東,本土製造的社會意義更大。
要維持「本土製造,全球銷售」的體量,本土的生產效率是最關鍵的指標,這方面日本德國做的都很好。中國的製造效率這些年提升的也很快,是需要感謝合資車廠三十多年的在華經營,給中國培養了成熟的人才梯隊和供應鏈對。
所以,在逆全球化時代,大概率能看到中國車企海外產量的上升。另一方面,中國的「汽車出口量」這個指標最好也要繼續增長,這種既要又要的確很不要臉,但十幾億人口大國要想擺脫各種陷阱,也只能在這方面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了。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