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4年5月6日訊】自從國內房價降下去後,其他費用似乎都悄悄開始「漲」聲響起。
從下個月開始,四條線路高鐵票漲價20%。漲聲背後,我們離貶值潮,還有多遠?
5月2日,中國鐵路12306公告,自2024年6月15日起,高鐵要漲價了,且漲價幅度高達20%,這也是中國高鐵漲價幅度最大的一次。主要涉及漲價的高鐵線路有四條:京廣高鐵武廣段、滬昆高鐵滬杭段、滬昆高鐵杭長段、杭深鐵路杭甬段上運行的時速3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列車公布票價進行漲價;其中,武廣高鐵全程票價漲幅在20%左右。不光是高鐵票,從去年到現在,包括食品、水果、蔬菜、水、電、氣、地鐵、餐飲、酒店等一系列商品也拉開了全面漲價潮。
用官方的說法,是公共支出一直是由財政補貼,這讓人均生活成本一直顯得不高,這麼多年中國的通脹率沒跟上印錢的節奏。而如今,一切都要回歸正軌。
一切信號透露出背後那句話——「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為什麼這些商品會在今年大幅漲價?因為這些商品都有一個共性——必需品。
不管你願不願意,鏈條一定會傳導到每一個人的錢袋子,只要你喝水吃大米。而必需品開始大幅漲價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錢要開始貶值了。
今年CPI目標是3%,央媽定的方向叫促進物價溫和回升,說白了,就是讓大家把錢從銀行取出去來,多花錢多投資,盡快扭轉通縮局面。
然而,房地產好大兒並沒有預期中的爭氣,還在疲軟中掙扎。
既然市場化定價的商品(房產/車輛/消費品)很難漲價,因為大家可以選擇不買房,不買車,不投資。那麼,非市場化定價的商品就要發揮作用,比如水電氣交通,這都是生活相關的強剛需品,而且一直以來定價權也把握在制定者手裡。
接下來,地鐵、公交、醫療和其他基礎服務價格都會跟上。你會看到,你買得起的東西,都會漲價;買不起的東西,可能還要跌。
漲價這件事,一定要結合前幾天房地產出臺的新政「去化週期超過36個月的城市停止供地」一起結合看。因為賣地對於地方,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來源,而接下來,全國100個重點城市中有多少不能再靠賣地為生了?
告訴你:四成。其中,福州、武漢,洛陽、哈爾濱、惠州、唐山、韶關、西寧都超過這個線,更別說其他能級更低的三、四線城市了。而地方收入包括幾種類型?稅收收入,非稅收入(比如賣地),債務收入,發展經濟的收入,中央轉移支付收入。
砍掉賣地這一項,擺在地方前面的路就剩這幾條:收稅、收費、發債、等央媽發錢和發展經濟。你覺得哪一條是最有可能實現的呢?
之前,土地財政曾是地方的金庫,但如今,這一模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土地財政收入的連年減少,很多城市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甚至有的地方政府難以為繼,工資發放都成了一大難題。
除了地,還有地方債。
曾經錢多了,養了相當一大批人,編內的、編外的、干各種活的。現在上面收回了很多財權,支援地方的力度減少,倒逼地方改革。有的心領神會,大刀闊斧縮編,比如事業單位精簡,不再保留科級和事業編製少的事業單位,以及「空殼單位」,沒有在民生資源方面漲價。
但有的玩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想方設法開源向百姓下手,比如天然氣漲價,更有甚者搞了一堆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為了償還債務,國道收費。過去兩年至少新增了10座國道收費站。還有的變賣公共資產,如公園、圖書館、學校給私人企業。有的停運公交車、轉讓特殊經營權等。
罰款和沒收收入,獲利性執法,也在一些城市中出現。
接下來一段時間,可能有些城市各種收費項目會莫名其妙地多起來。多留個心,為自己爭取正當權益。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當手裡的錢放在銀行會不斷貶值,天量的儲蓄會去哪?老百姓現在敢大消費嗎?若是不敢,那麼會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