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訪歐,試圖緩解和西方的緊張關係、並尋求合作夥伴。圖為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在法國下飛機。(圖片來源:AURELIEN MORISSARD/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訪歐,試圖緩解和西方的緊張關係、並尋求合作夥伴,但就在他訪歐之際,一項調查顯示,歐企普遍看壞中國經濟前景,悲觀情緒達到前所未見,正形成惡性循環的程度。
習近平睽違5年訪歐 試圖緩和緊張關係尋求合作夥伴
習近平本週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這3過進行睽違5年的歐洲訪問行程,外媒分析,中國正試圖緩和中歐緊張情緒,卻也藉由鞏固與親中國家的關係,換取在歐洲的影響力。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分析稱,習近平這次訪問法國丶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是戰狼外交失敗且傷勢不輕的情況下作出的策略性調整,希望藉此減低美國壓力,但與分拆歐美這個長期目標來說,仍有很遠的距離,遑論補回早前戰狼外交造成的損失。
就在他抵達法國不久前,英國、德國和瑞典正頻爆中共間諜案,歐盟則再次針對中國多項產品展開反補貼調查;唯一加入「一帶一路」的G7國家義大利,也正式宣布退出。
習近平第二站來到塞爾維亞,當天適逢是北約轟炸中國駐塞國首都貝爾格勒大使館25週年,讓這趟訪問飄散抗西方煙硝味,因多數當地人對北約反感。
至於習近平訪歐的最後一站匈牙利今年下半年起,將輪值歐盟主席國。歐洲媒體評論,中共正試圖分裂西方,習近平訪歐是為了向世界表明,中國的影響力還沒消失。
習近平訪歐之際 調查:歐企看壞中國經濟前景
香港《南華早報》5月10日報導,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表示:歐企對於中國經商環境的信心跌至歷來低點,受訪歐企於調查中表達的關切包括「中國與全球經濟的趨緩」;「美中關係」;「地緣政治衝突的風險」;「與中國民企的競爭」等。
報告稱,超過2/3的受訪者表示,在中國經商越來越困難,這個比例創歷來最高。因此會員對於拓展在中國的投資日益舉棋不定,同時持續評估轉向其它地區如東南亞和印度的可能性。
這份年度調查報告援引今年前兩個月,529名在中國經商的中國歐盟商會會員受訪回覆。報告指出,顯然中國不再是所有歐企的選項。
中國歐盟商會會長彥辭(Jens Eskelund)表示,當前企業主開始意識到,全球市場浮現的若干壓力和遭遇的競爭,的確構成持久的威脅,並浮現對投資和決策的衝擊,以及影響會員們對中國市場發展的看法。
報告指出,營造業、汽車、機械和石化產業相當關注,近來引發熱議的中國產能過剩,這也是在中國經商歐企所面臨的棘手難題之一。
報告指出:「若需求疲弱與產能過剩這兩個相互關聯的癥結仍無解,超過60%的受訪者皆預料,日後競爭壓力勢必加劇。」
歐企撤離中國或轉赴他國的比例明顯增加
調查還發現,撤離中國或轉赴他國的比例顯現漸增趨勢,當中國不再那麼吸引人,東協國家卻是主要受惠者,轉移原擬挹注中國的投資至此,其次依序是擬轉向歐洲、印度與北美。
當下全球地緣政治緊張,中共加大數據管控和國安,格外重創從事資訊科技的外商,而加諸於市場的多項限制和保障智財的遲無進展,損及藥商的投資願景。
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的報告還指,只有不到1/3的企業在中國獲利高於全球平均值,這個比例創下8年來最低。
美國針對先進運算和半導體製造而新頒布並且即將實施的出口管制政策,極可能嚴重衝擊在中國經商的歐企,因1/4的受訪者聲稱,勢必波及他們的營運。
報告說,超過1/3約37%受訪者說,他們被要求賣給中國的商品別內建美國製零件,反之則是1/4的受訪者說,他們被要求行銷至歐洲或其它市場的商品,別採用中國製的元素。
報告另指出,因歐企修正對於中國市場的預期,而他們對中國經濟放緩採取的因應之道,像是撙節成本等,極可能增加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導致陷入負面循環。
3月進出口下挫 外資退場 大陸經濟暴雷連連
根據中共官方出台的數據,中國31個省級經濟體中,有17個未能達成2023年GDP目標。分析稱,中國要在2024年經濟全面恢復至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並不樂觀。
中共於2024年4月16日公佈今年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以及3月生產活動的數據,但前幾天先行公佈的3月出口和進口數值雙雙下挫,加上中國金融圈近來又暴雷,對比黨媒刊文表示要“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並稱這條路會“越走越寬”,分析人士說,路上挑戰重重,前景不容樂觀。
中國海關總署4月12日公佈數據顯示,以美元計,3月出口較一年前下滑7.5%至2796.8億美元,創下去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進口下滑1.9%,降至2211.3億美元。 這兩項數值均遠低於經濟學家的預估。 早前《華爾街日報》的一項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原估中國3月出口年減3.4%,進口成長1.4%
根據中國監管總局的資料,自2022年一直到今年4月,外資銀行退出中國的有66家,但新設立的只有20家。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光是今年前兩個月,當地進口的黃金(排除掉鑄造金幣用途的部分)的總數量,達到376公噸左右,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1%以上。 除了人民銀行之外,無論是中國的民眾、退休基金、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甚至跟公家單位有關的一些法人投資機構等,都在搶購黃金。
此外,中國金融圈最近又暴雷連連。 具有中國國企背景的中國房產開發商三巨頭之一的萬科,繼被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Ratings)、惠譽(Fitch Ratings)下調至「垃圾級」債券後,4月10日 又被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列為「垃圾級」。 標普全球稱,房地產銷售和利潤率的疲軟將使萬科的競爭地位減弱,認為該公司如果無法按計劃出售資產,長期財務狀況可能會惡化。
根據中國法院公告網的資料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已經有超過106家房地產企業宣告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