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4月財政收入下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5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財政部5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財政收入下降2.7%,凸顯經濟復甦乏力。而中國財政部已經開始分批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最長期限為50年,被批是寅吃卯糧。
財政收入下降 經濟復甦乏力
中國財政部5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四個月,財政收入同比下降2.7%,而1月至3月期間則下降了2.3%,這進一步表明經濟復甦乏力。
根據中國財政部發布的數據,前四個月財政支出增長3.5%,而1月至3月期間則增長2.9%。
從主要支出科目來看,前四個月,教育支出1348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1%;科學技術支出2842億元,同比增長3.6%;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1076億元,同比增長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702億元,同比增長3.8%;城鄉社區支出6886億元,同比增長11.5%;農林水支出6735億元,同比增長12.7%。
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方面,前四個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3484億元,同比下降7.7%;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2198億元,同比下降20.5%。
路透社根據中國財政部數據計算,4月份財政收入下降3.7%,3月份為下降2.4%;4月份財政支出增長6.1%,3月份為下降2.9%。
北京當局為今年設定了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雄心勃勃的經濟增長目標,但許多分析師表示,由於房地產行業持續疲軟和消費需求低迷繼續拖累經濟,這一目標很難實現。
受外部需求改善推動,4月份工廠產量超過預期,但零售額意外放緩,房地產行業仍然是拖累經濟的主要因素,這給北京當局帶來更大壓力,要求其採取更多措施支持經濟增長。
由於政府債券發行滯後,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TSF)餘額擴張(信貸和流動性的廣義指標)創下8.3%的歷史新低。
中國官媒5月17日公布了「歷史性」的房地產寬鬆措施,中國財政部啟動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長期特別國債,以刺激經濟的關鍵部門。也凸顯各級政府財政緊張,庫中無「餘糧」。
中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 寅吃卯糧50年
中南海經濟決策層決定從今年開始,今後幾年連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其中今年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
中國財政部於5月17日招標首發400億元30年期特別國債,為今年首期。本期國債自2024年5月20日開始計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為每年5月20日(節假日順延,下同)和11月20日,2054年5月20日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本期國債招標結束至2024年5月20日進行分銷,5月22日起上市交易。
從整個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來看,國債發行期限分別為20年、30年和50年,發行次數分別為7次、12次和3次,目前尚未公開具體每次發行金額,付息方式均為按半年付息,發行時間分布在5月中旬至11月中旬。
5月17日,據Wind數據,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一期)(24特別國債01,2400001.IB)票面利率為2.57%。根據發行安排,首發的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為固定利率附息債,總額400億元。Wind顯示,30年期國債的最新收益率在2.6%左右。
中國央行旗下《金融時報》5月17日援引市場人士分析稱,隨著未來央行將買賣國債納入公開市場常規操作工具後,可通過國債買賣調節市場供求,也會促進收益率平穩運行。從近年市場正常運行情況看,2.5%至3%可能是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區間。
位於北京的中央財經大學的教授溫來成告訴媒體,此次財政部披露國債特別是超長期國債發行計畫,一方面便於國債承銷團成員根據計畫,及早安排相關投標等事宜,推動超長期特別國債順利發行,完成資金籌集,以促投資拉動消費穩經濟。另一方面也回應了市場對超長期特別國債關切,尤其是投資者及早預判特別國債發行可能對市場利率影響等,安排好相應投資等,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根據今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報告,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納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不計入赤字。在支出分配上,中央本級支出暫安排5000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暫安排5000億元,今後根據具體分配情況再作調整。
龐大的地方債讓北京坐立不安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單位無力繼續支付債務利息。連鎖反應意味著許多地方缺乏資金來支付公共服務、醫保或養老金。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撰文《中國經濟舊模式大潰敗 注定一個時代已經結束》指出,中國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模式到目前已經難以為繼。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錢基本都來自房地產,因為有了房地產,地方政府持有的土地和資產都在升值。地方政府用土地作為信用去借債修建基礎設施,但基礎設施的年限都很長,按理說用多少年就要收多少年錢,但現實中不是這樣,地方債是有年限的,不可能無限期借下去。
此外,地方債的利息也很高。中國財政部《關於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顯示,今年財政支出增幅排名第二的竟然是「債務利息支出」,增幅達到7.75%,規模為12746億元,意味著政府財政已經一步步的陷入債務深淵。但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規模更為驚人,利息支出規模並未在這份報告裡體現。
隱性債務是中國各地政府可讓其不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融資項目,但是,金融市場仍將其視為地方政府負債。目前,中國財政部沒有關於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的賬目。
北京當局此前已經向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發出通知,要求它們推遲或者停止一部分由國家資助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控制債務風險,確保政府有能力繼續給疲軟的經濟提供刺激措施。
在中國追求GDP增長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承擔重要的責任。它們通過地方融資平臺為重大經濟項目融資,以確保GDP達到設定的增長目標。多年下來,地方政府拖欠了巨額債務。據稱,這些債務總額可能超過了一百萬億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的2022年的數據,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就已經達到92萬億元,佔GDP的76%。
2022年年底,中國疫情管控放開,各種經濟問題集中爆發。中央政府、地方債和房地產行業債務彙集到一起,使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陷入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債務危機。
2023年,中國各地的政府為減緩債務壓力,只能繼續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為已經到期或即將到期的債務尋求展期或以新還舊的臨時解決辦法。中國媒體說,去年中國地方政府發行的政府債券規模總計約1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