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身體合而為一 探索情緒的秘密(圖)

作者:艾瑪‧勞爾 發表:2024-06-08 06: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心情
利用感官知覺撫平情緒。(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透過各種感官功能來與身體合而為一,不僅可以幫助你培養內感受的能力,也能夠協助處理情緒。以溫和、好奇的態度來接觸情緒並感受情緒的波動,能讓你有機會了解可能引發情緒的源頭。消化情緒是一件非常有療癒效果的事,特別是在你從來不曾真正以友善的態度來面對強烈情緒的情況下。以和緩的方式來與情緒建立連結,可以溫和地提醒自己,你的情緒值得你的同情。縱使你的情緒比較強烈,縱使它有時會令你感到痛苦,那也不代表你的情緒不值得被溫柔對待、被慈悲關懷。

嗅覺

人類的嗅覺與其他感官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人類大腦處理嗅覺的區域會與處理情緒記憶的區域互相影響。刻意嗅聞令人愉悅或是對自己有重要意義的味道所帶來的慰藉,與其他感官所能提供的撫慰稍微有點不同。對你來說,有沒有哪一道食譜或菜餚別具意義?有哪一款蠟燭、精油或乳液是你特別喜歡的嗎?與這些氣味有關的回憶也許能夠以一種極為獨特的方式來舒緩你的內心,這是其他感官所不能及的。

味覺

偶爾透過吃東西來撫慰自己是人之常情。對於人類而言,飲食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舉辦慶典、參與社交、建立社群以及互相照顧。品嚐食物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帶來舒緩的效果,而要做到這一點,也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有時候,特別留意哪種食物或飲品可以帶給人開心的感受是很有幫助的。也許那會是你最愛吃的零食、點心或菜餚?也許那是與你的家庭有所連結,或是會讓你回想起童年的某種東西?你可以嘗試去做的另一件事是用心融入情緒,問問它們需要什麼。比如說,如果情緒需要的是一個安慰的擁抱,那麼享用熱騰騰菜餚所能產生的撫慰效果,將會是有別於此的食物或飲料所無法提供的。

視覺

找一些賞心悅目、有趣或迷人的東西來看。那可以是你家愛犬的照片,也可以是幾年前旅遊拍下的紀念照。上網搜尋宇宙或夜空的圖片,並仔細觀察圖片裡的細節,注意有哪些東西吸引你的目光。走到戶外去,細心觀察天空是什麼樣子、天空中有沒有雲、雲朵呈現的形狀,或是專注地檢視樹上的葉子,留意樹葉的型態與質地。你也可以上網搜尋鍾愛的城市照片,或是翻閱藝術相關書籍。進行以上各項練習時,請留心觀察身體帶來什麼樣的感受。

聽覺

絕大多數人都曾經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透過聽音樂來提振心情,或是陪伴自己度過情緒的暴風雨。利用聽覺來調整情緒就跟運用味覺一樣,可以試著先用心感受情緒,問問它們現在最想聽的是哪種音樂。也許那會是寧靜又平和的音樂,或者是節奏感強一點的音樂。也許是與特別的回憶或時光有所關聯的音樂。又或許在那個當下,可以安慰你的其實不是音樂,而是另一種聲音,例如烘衣機運轉的聲音、下雨的聲音、來自森林的聲音、海浪拍打的聲音、白噪音、城市的噪音,或者你須要的只是刻意閉上眼睛,專注地聆聽所能聽見的任何聲音。假如你很幸運地知道如何演奏樂器,彈奏樂器也是很棒的方法,可以一邊讓情緒流過身體,一邊留神傾聽耳邊流淌的療癒之音。

觸覺

在家裡,哪一種東西摸起來最舒適?是你心愛的毯子?最愛的寵物?塗抹乳液的手感(嗅覺與觸覺二合一的體驗)?也許,花長一點的時間悠閒地洗個熱水澡、幫自己按摩,或是換上比較舒服、質地柔軟的衣料,是更能有效利用觸覺來產生撫慰效果的做法。不管你想怎麼做,訣竅都是要有意識地進行這些練習,用心去感受身體的知覺,並留意這麼做所帶來的感受。

跳舞
全身的運動類型可以幫助練習與身體培養信任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跟身體建立長期信任感

以上提到的多種技能都可以即刻使用,在感到情緒特別激動或脆弱的時候,便可立刻派上用場。但是,就如我之前所提過的,你須要花時間去培養內感受的能力,並和身體與情緒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練習去留意身體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在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感受到情緒的存在,以及何時才會有安全感來進行這些練習等都是需要時間的。幸好,你還有其他的選擇,也就是可以用來跟身體建立起信任感和安全感的長效性技能。

瑜珈及其他會涉及到全身的運動類型(諸如籃球、跳舞、排球、網球,以及其他多種運動)是可以幫助你練習與身體培養信任感的範例。這些運動須要你與身體合而為一,去感受身體當下的狀態,並接收身體傳來的暗示。這些運動也牽涉到呼吸與動作之間的協調,並可透過呼吸來引導你度過情緒的潮起潮落。無論是練瑜珈時的姿勢變換,或是練習快速運球的動作,這類型的活動都能幫助你與身體建立起信賴關係。有些人從來沒有機會跟自己的身體產生這樣的連結,也不見得有機會接觸運動。學習永遠不嫌晚,而且你完全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適合的各種不同運動。舉例來說,在YouTube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椅子瑜珈的教學影片,另外,倘若你願意花點心力去查詢,也許會很驚喜地發現,住家附近的健身運動中心的入會金額其實很低。

逐步練習去用心體會情緒,並留意是在身體的哪一個地方感受到情緒,也能夠隨著時間培養出你對身體的信任感。舉例來說,在感到受傷時,請留意是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感受到這股情緒,並且溫柔地提醒自己,這股情緒很重要,你正在專心地感受它,也許你可以試著溫和地告訴自己「我懂你」,然後只要正常呼吸就好。時常進行這種簡單的練習將會使你明白,你可以忍受待在這個身體裡,並且去感受情緒。

在接下來這一週裡,請試著記錄這項練習的進展。在一天之內,請試著有意識地觀察與分辨情緒至少一次。辨別出那是何種情緒之後,請注意是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感受到這股情緒。也許那是一股緊張的情緒,讓你覺得喉嚨緊縮?抑或是快樂的情緒,令你的胸口感受到一股暖意?一旦能明確地指出身體的感受,接下來只要練習與情緒共處,並利用呼吸來帶走情緒即可。

往前邁進

情緒不見得總有辦法說清楚、講明白。而且有時候,當情緒達到某個高點,推理技巧和邏輯思維也會變得毫無用武之地,即使想求助於它們,也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情緒是發自內心的感受。不過好消息是,有意識地融入自己的內心,單純地去感受與體會情緒存在於體內,並尊重它們就是你內在的感受。

話雖如此,我們有時還是須要接受額外的幫助,才能使自己有能力去練習感受內心的情緒。也許你很難要求自己去接納情緒。不管你已經擁有多少能幫助你感受情緒的工具,你首先就是會對自己必須進行這些練習感到憤恨不平,面對這些感覺實在是讓你覺得不堪負荷。站在人性的觀點,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拒絕接受情緒、視它們為無用之物,或是去怨恨它們的存在,那只會更加難以感受情緒的流動,也就更難撫慰自己。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社《高敏感是種超能力:疼惜自我,與情緒做朋友,善用與生俱來的天賦》,作者:艾瑪勞爾。

来源:世茂出版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