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拒絕中印直航 提一條件難倒北京?(圖)

發表:2024-06-26 10: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21年10月20日,印度陸軍士兵站在位於中印邊境附近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實際控制線 (LAC) 附近。
2021年10月20日,印度陸軍士兵站在位於中印邊境附近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實際控制線 (LAC) 附近。(圖片來源: MONEY SHARMA/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6月26日讯】(看中國記者王君綜合報導)中印直航已經中斷了4年,近期中國方面向印度提議希望能夠恢復直航,但印度卻直接拒絕,甚至還表示除非北京能夠在邊境問題上讓步,否則其他的合作就免談。

25日,根據「張學昆觀世界」報導指出,有一名印度高級官員近期透露,印度拒絕了有關中國提出恢復中印直航的提議。這名官員聲稱,只有在中印邊境問題上盡能夠快解決,以實現邊境和平穩定,那麼印度才會與中國談論恢復關於兩國直航的事。官員進一步說,如果中印邊境問題一日不解決,兩國於其他領域的合作就無法繼續進行。

中印邊境問題一直都是印度企圖解決的事。在印度總理莫迪與外交部長蘇傑生連任後皆明確表示,未來會把中印邊境方面問題作為工作的重點。而此前印媒也認為,印度新政府將可能繼續採取抗中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中國第一次提出恢復中印直航的提議。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於過去一年曾經多次對印度提出建議,以要求能夠恢復兩國直航,可是是印度一直置之不理。

中印直航會中斷原因始於中印邊境發生衝突。從2020年6月中國軍方與印軍於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事件之後,中印兩國關係一度降至冰點。在事後印度方面也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來表達對於中國的不滿,其中包括了禁用中國手機應用程式、限制中企的投資等,以及單方面切斷中印之間的客運航線等。

中印邊境衝突北京變相「賠款」?

中國和印度兩國有世界上最複雜之邊界劃分,其邊境線長達了3,440公里,在1962年發生中印戰爭之後,雙方皆沿著實際控制線部署大量軍力。雙方邊境巡邏人員時常發生衝突,且偶爾會發生混戰,不過兩國都堅稱40年來並沒有發射過子彈。

2020年6月15日,中印兩國軍隊還於拉達克(Ladakh)的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發生肉搏戰,該山谷毗鄰了中國控制的青藏高原,該事件造成了20名印度士兵死亡,中國軍方也有人員傷亡,可是中國官方並沒有公布總數字。

2020年6月17日,據《印度報》報導,當天的衝突來源是,13日印軍的指揮官桑托什•巴布(Santosh Babu)上校下令拆除與燒掉中方士兵所搭建的帳篷。其實在6月6日的中印軍長級會談中,雙方就已經決定要拆除帳篷,可是中方並未採取行動。

15日,當印度士兵於雙方具有爭議的地點巡邏時,中方士兵就直接向印度士兵投擲巨石,且放水沖向印軍隊伍。

報導引述一名印度高官的話證實,當時中方士兵佩戴著身體防護用具和頭盔,甚至還攜帶著「狼牙棒」。

據印度媒體報導,2022年12月9日中國和印度軍隊於兩國邊境的塔旺地區(Tawang)發生了衝突,雙方皆有軍人受傷。從網傳影片顯示,印度軍人手持著棍棒向越過邊境線之中(共)國軍人不斷地揮舞,並持續進逼對方,將整群中共軍趕下邊境線。

據印度媒體報導指出,有超過300名中國士兵與大約150名的印度軍人參與了這次衝突事件,其中約100名中國士兵受傷,且其中有12人遭印度俘虜,而後被釋放,在印度方面,士兵受傷的不到20人。

此次也是自2020年6月雙方於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造成24名士兵死亡後,又再度爆發衝突。此後中印兩國關係下降至冰點,甚至雙方都還一度大幅增兵。

時事評論員秦鵬提及,在發生加萬河谷事件過後,由中國所主導的亞洲投資銀行,火速撥給了印度政府7.5億美元之貸款,聲稱這是要幫助印度對抗COVID-19疫情,但在2023年5月亞投行才撥了5億美元,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又貸款,被外界認為是北京變相「賠款」。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