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3日,即「美國國慶日」的前一天晚上,慶祝活動已經開始,非常熱鬧。(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導言
美國獨立日(American Independence Day)是美國從大英帝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脫離,宣布美國獨立的日子,美國於1776年7月4日在「北美洲大陸國會」(Continental Congress)中發布《美國獨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將這一天訂定為「美國國慶日」。
一、《美國獨立宣言》簡介
《美國獨立宣言》的全名是《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十三個州一致宣告之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在國會宣告》(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Congress,July 4,1776)是當時英屬北美洲13個殖民地的人民宣告獨立的憲制文件,有來自各殖民地的56位代表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獨立宣言》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人權的基本原則,就是人生而平等,人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天賦、不可被剝奪的權利;第二部分指出當時英國實行對北美洲殖民地人民傷天害理的剝削和推行專制的暴政;第三部分宣告美國境內13個殖民地地區一致聯合組成「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並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成為一個自由和獨立的聯邦國家。
在普林斯頓戰役(Battle of Princeton)中的華盛頓將軍。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二、美國獨立史
遠古的北美洲
美國位於北美洲的南部。根據考究,北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在一萬多年前經由「西伯利亞」(Siberia)越過「白令海峽」(Strait of Bering)來到北美洲,發展成為了「印第安人」這個民族,「印第安人」便成為了北美洲的原住民。根據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1450年~1506年)第一次來到北美洲時的估計,當年的北美洲原住民大約有八百萬到一千萬人,隨著歐洲殖民的湧入,原住民受到侵害,在那150年之內,原住民的人口銳減90%至100萬人左右。
《五月花號公約》
從1492年至1763年,北美洲這片土地處於「殖民地時代」。1620年,在英國本土,一些失去土地、生活艱苦的農民和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輪船「五月花號」,在11月21日到達北美洲的普利茅斯港(Port of Plymouth),他們在「五月花號」輪船上共同制定了《五月花號公約》,並答允在登岸後共同遵守所擬訂的法規和公民權利,奠定了日後管理和組織自治政府的基礎。隨後,英國移民陸陸續續湧至,為了保護越來越多的英國移民,英國軍隊亦開始大量進駐,與北美洲的原住民展開了長期的戰爭,最後,使北美洲大部分地區都落入了英國的統治,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移民先後在大西洋沿岸的北美洲東岸共建立了13個殖民地區。英國政府開始管治的時候以「放任的政策」去管治北美洲的13個殖民地區,殖民地區的人民享有自治權和參與政治的權利,使殖民地區的人民培養出自治的意識和管理地區的能力。
「七年戰爭」
1756年至1763年,北美洲的原住民與法國結盟,聯合攻打英國的殖民地,爆發英法在北美地區的「七年戰爭」。1763年2月,法國戰敗,英國和法國簽署《巴黎和約》,法國割讓一大片在北美洲的殖民地給英國,使英國成為在北美洲這片土地上最多殖民地的宗主國。此後,從歐洲移民到北美洲的人口大增、經濟價值飇升,英國政府為了增加英國本土的經濟利益,加強了對殖民地區的控制、制約殖民地區政府的管治權、加強英國軍隊對殖民地區的控制、設立海關和加徵稅款等等不合理條款,受到殖民地區的政府和人民的強烈反對,其中,反對得最強烈的兩位是George Washington(喬治.華盛頓)和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蘭克林)。
喬治.華盛頓擔任總司令,率領「美國革命軍」(American Revolutionary Army)迎戰英國。(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波士頓慘案」
美國在1765年至1783年期間爆發了一場反英的「美國革命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稱為「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北美洲13個殖民地州分的人民掀起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767年,英國國會通過「唐申德法案」,要求北美洲殖民者補貼英國本土的地稅,遭到北美洲殖民者的強烈反對,波士頓和紐約的殖民地商人發起了抵制英國貨品的運動,英軍於是出兵波士頓鎮壓。1770年3月5日,波士頓市民與英國駐軍發生衝突,英國駐軍向平民開槍,這件事件稱為「波士頓慘案」,引發了強烈的反英情緒。
「第一次北美洲大陸會議」
1774年9月5日,來自北美洲13個英國殖民地地區的代表聚集在費城(Philadelphia),召開「第一次北美洲大陸會議」(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希望能與英國政府商討,和平解決英國政府對殖民地人民傷天害理的剝削和推行專制的暴政。
1775年4月19日,George Washington(喬治.華盛頓)擔任總司令,率領「美國革命軍」(American Revolutionary Army)迎戰英國,在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蘭克林)的外交斡旋之下,法國和西班牙向北美洲殖民地政府提供了作戰物資,擊敗了英國。
獨立戰爭中的民兵雕像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美國獨立宣言》制定
1776年7月2日,在費城舉行的「第二屆北美洲大陸會議」(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表決通過一項由維吉尼亞州理察.亨利.李(Richard Henry Lee)議員在6月7日提出「美國獨立」的提案,之後,「北美洲大陸國會」開始制定《美國獨立宣言》,《獨立宣言》由Thomas Jefferson(托馬斯.傑斐遜)等五人委員會草擬,再由「北美洲大陸國會」作出審議,並於兩日後,即同年7月4日予以通過,美國宣布獨立,並以每年的7月4日這一天訂定為「美國國慶日」(American National Day)而加以慶祝。《獨立宣言》在國會通過接近一個月之後,即是同年8月2日才正式被簽署成為憲法,第一位簽署《獨立宣言》的人是「第二屆北美大陸國會」主席John Hancock(約翰.漢考克),這份《獨立宣言》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後,《獨立宣言》由出版商John Dunlap(約翰.當列普)印製,共印製了大約200份,現存下來的只有26份,被命名為「當列普單面印刷版」(Dunlap broadsides)的《獨立宣言》,在這26份《獨立宣言》中,有21份在美國政府機構保存,2份在英國政府機構保存,3份被私人收藏。當年,美國的人口為250萬。
「美國獨立日」
「美國國慶日」,1776年7月4日,美國在「北美洲大陸國會」(Continental Congress)中發布《美國獨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並將這一天訂定為「美國國慶日」。
1777年7月4日,費城舉行了一個慶祝「美國獨立一週年」的紀念活動,慶祝方式包括:教堂鐘聲齊鳴、軍方13槍鳴槍致敬、官方閱兵、遊行、祈禱、演講、音樂會和烤麵包、「北美洲大陸國會」官方晚宴、放煙花,船隻上掛滿了紅色、白色、藍色的裝飾物。這些慶祝活動就成為了日後美國人慶祝「美國獨立日」的方式。
國家節日
1781年9月,英國的軍隊在約克鎮(York)被華盛頓率領的「北美洲殖民地」大軍擊敗,英國被迫跟「北美洲殖民地」議和,「美國獨立戰爭」正式終結。同年,「麻省法院」成為第一個承認7月4日為國家節日的立法機關。
建立「美利堅合眾國」
1783年,在華盛頓的帶領下,美國以平等的地位與英國簽訂《巴黎和約》,國際正式承認「北美洲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建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
1791年,美國首次使用「獨立日」為「美國獨立日」的節日名稱。
1870年,「美國國會」確定「美國獨立日」為美國僱員的無薪的聯邦假日。
1938年,「美國國會」確定「美國獨立日」為美國僱員的有薪的聯邦假日。在「美國國慶日」當天,絕大部分的聯邦機構休假一天。節日所採用的彩帶、氣球等裝飾品、衣服上的圖案一般都以美國國旗的紅、白、藍色為裝飾的主調。
慶祝「國慶日」
美國市民會在「美國國慶日」(即「美國獨立日」)前清理家居、懸掛國旗,準備慶祝「國慶日」。在每年的7月3日,即「美國國慶日」的前一天晚上,慶祝活動已經開始,主要的活動是在用木桶建造高聳的篝火塔上燃點篝火,情況非常熱鬧。在「美國國慶日」當天,美國各州份都會舉行放煙花、花車巡遊、藝術表演、棒球賽和吃熱狗大賽等慶祝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敲響位於費城的「自由鐘」和美國總統和政要發表講話。當天中午,美國軍事基地會按照美國州份的數量鳴槍「向聯邦致敬」(Salute to the Union)。晚上燃放煙花是當日活動的高潮。私人的活動則十分隨意,一般包括旅行、露營、燒烤、喝啤酒、去遊樂場、去海灘、觀看表演、與朋友、家人聚會等等
2019年10月14日,一名香港抗爭者在集會上揮舞著美國國旗。(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三、美國的愛國精神
愛國精神在美國不是表面的口號,而是一份埋藏在美國人心中的情操,根據多份調查,顯示美國人的愛國程度屢居世界首位。美國的學校、教室都會懸掛國旗,中、小學生每天都會面向國旗唱國歌,調查顯示美國人的愛國程度在911之後比過去更加濃厚。愛國情操都是發自國民的內心,而不是由國家刻意去教育和要求能要求出來的。
美國人崇尚民主、自由,在美國,民主、思想、言論、信仰等自由是受到國家憲法所保障的,只要不觸犯法規,人民可以對一己之見高談闊論、對政治指指點點、對總統、議員、高官說三道四、甚至要求總統下臺。
美國國旗的圖案就是以「星星」和「條紋」兩組圖案組成。(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美國國旗別稱為「星條之旗」(The Stars and Stripes),「Stars」是「星星」,「Stripes」是「條紋」,顧名思義,美國國旗的圖案就是以「星星」和「條紋」兩組圖案組成。國旗的左上角為藍色底色的長方形格子,格子共有50顆白色、五角形的星星,共有9排,第一排有6顆星星,第二排有5顆星星,互相梅花間竹的排列著,50顆星星代表著美國的50個州份;「星星格子」以外是13條紅、白相間的「條紋」,代表著美國立國時的13片「殖民地土地」;至於顏色方面,紅色象徵勇氣,白色代表自由,藍色取意忠誠和正義。
美國國徽的周邊是兩個「同心圈」,圈內有一隻白頭禿鷹,像大鵬展翅一樣的盤踞在中心位置,占據大部分圈內的空間;禿鷹的上方是藍色的天空中閃耀著13顆星星,13顆星代表著美國立國時的13片「殖民土地」,閃耀的星星光芒萬丈,被白雲的圖案圍繞著;禿鷹的右爪抓緊一枝「橄欖枝」,象徵和平,左爪抓緊「13支利箭」,象徵從戰爭而來的權力;禿鷹的嘴啣著一條白色的帶子,帶子上寫上黑色的拉丁文「Pluribus Unum」(「合眾為一國」)的字樣,象徵美國的各個州份團結一致,形成一個「合眾國」;禿鷹的胸前放著一枚「盾牌」,「盾牌」的上方是一個藍色長方形格子,下方配以紅、白相間的直紋,象徵美國國旗。總的說來,美國的國徽象徵著擁有主權的新生聯邦共和國。
1812年至1815年,「北美洲13片殖民地土地」為爭取獨立而與英國交戰,歷史稱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the Second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1814年9月13日,美國詩人Francis Scott Key(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在炮火的煙霧中看到一面美國國旗仍然屹立不倒的在城堡上迎風飄揚,他頓時就被這個景象深深的感動著,靈機一動,就在一封信的背後寫下了一首詩,第二天,他把詩稿送給法官Nicholson(尼科爾遜)品評,Nicholson大加讚賞,建議將這一首詩配上一首當時非常流行、由美國作曲家John Stafford Smith(約翰.斯塔福德.史密斯)譜曲的「To Anacreon in Heaven」(《給天堂裡的阿奈克瑞》),同時取歌名為「The Star Spangled Banner」(《星永耀之旗》),這首歌一面世,便深深受美國人民的喜愛,很快就傳遍全國。1931年,「美國國會」議決將「The Star Spangled Banner」作為美國的國歌。
為了能踏上自由的土地,中國移民想出各種辦法。圖為2023年4月22日,王中偉一行人在美墨邊境地區行走。(圖片來源:免費圖片 王中偉)
易伯陽走線的照片。(圖片來源:免費照片 本人提供)
四、美國移民
身居美國、身居異地,有些人為了尋找美好的生活,有些人為了得到較佳的學習環境,有些人為了自由,有些人為了逃避政治、信仰的迫害,遠離家鄉,有家歸不得。
活在中共統治下的一位中國人去辦移民,中國的移民官問他:「中國好嗎?」他回答:「好!」移民官又問他:「中國政府好嗎?」他回答:「好!」移民官又再問他:「中國官員好嗎?」他一樣回答:「好!」移民官又再追問他:「中國的河山美麗嗎?」他肯定的回答:「美麗!當然美麗哩!」最後,移民官帶著疑惑的表情問他:「既然中國甚麼都好,你為甚麼還移民美國呢?」他回答:「因為在美國可以說不好,可以說真話。」由此可見,世界上的人都認為美國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是很多沒有民主、自由的人民所盼望擁有的。
五、小結
美國是一個多種族、多語種、多元思想、多元文化、貧富則較為分化的移民國家,就是這些愛國情操、崇尚自由等價值觀和穩定的民主政治體制將國民薰陶和凝聚起來,這些都是美國的特質。
祝各位能夠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来源:看中国投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