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人與人的關係之中,對「血濃於水」十分看重。(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你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人經歷了世情冷暖,很多人認為茫茫人海中,真正相互關心的似乎只有親人。那麼親戚呢?某種意義上,親戚也不是外人,但親戚也分有血緣關係和無血緣關係,兩種又有些不一樣。
老祖宗把親戚關係說透了,所謂的人有「三不親」,就是姨夫,姑父,舅媽。所以這句俗語是從血緣關係上說明親疏關係的。
再有俗話說的有趣:「娘親舅,爹親叔,姑父姨父不靠譜。真姑媽,假舅媽,半真半假是姨媽。姑姑親,骨頭親;姨姨親,皮皮親。」
之所以說「舅媽、姑父,姨父」是所謂的「三不親」,是因為姑父、姨父和舅媽,雖然從叫法上來看,也是親戚,然而因為他(她)們與父母都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因此和真正的姑姑、舅舅、姨媽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的。
姑父指的是姑媽的丈夫,而姑媽則指的是爸爸的妹妹。姑姑是爸爸的妹妹,血緣關係是比較近的,可是姑姑嫁人後,就和姑父組成了另外一個家庭。姑父和我們沒有血緣關係。你和姑父之所以會有關係,全都是因為姑媽的存在,要不然,你們兩個就是陌生人。
三不親中,另外一個指的就是姨夫了。姨媽是媽媽的姐妹,和自己也有血緣關係,所以雙方關係往往會比較好,比較親近,這種親近感還會遺傳給下一代,比如你和姨媽的兒子(女兒),往往關係也是不錯的,不過具體到姨夫這一環就不一樣了。
三不親的最後一個,則是指的舅媽了。在中國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娘親舅大”,意思就是舅舅是母親這邊最大的親戚。舅舅是母親的同胞兄弟,按理說是最關心你母親、最關心你的人。所以說,很多人和舅舅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親近的。那麼作為舅舅妻子的舅媽,又為何會成為三不親之一呢?
實際上這也是因為血緣關係,雖然你和舅舅間有血緣關係,但是如果沒有舅舅,你和舅媽也就相當於是陌生人,你倆沒血緣關係,所以說你倆不親。這其實和姑父、姨夫之間的那個說法是差不多的。在母親這一系中,大多數人都有血緣關係,比如母親、舅舅、姨媽、外公、外婆,這一家人都是有血緣關係,像舅媽、姨夫這種外部加入的人,剛開始的時候,天然會有一種距離感,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瞭解加深,這種距離感其實是可以抹平的,在很多地方,舅媽融入大家庭後,其實會和自己非常親近。這也是舅媽中有個“媽”字的原因。
有這樣的說法:「姨夫親,不是親,死了姨娘斷了親」。農村還有種說法叫做「姑死了,舅走了,餘下老表不來了,姑父、舅媽關係也淡了」。
也就是說,古人把以「血濃於水」看得比較重。血緣關係越接近,就代表感情越親,反之亦然。
「娘親舅大」,舅舅在母親的娘家很有地位。(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和三不親相反的是「三親」。自然就是指代姑姑、姨、舅舅。三親與我們是有血緣關係的,然而他們的丈夫或者媳婦,是通過各自的婚姻關係來到我們的家庭,說白了,有一種外來人的感覺。農村老話還有「親舅假姈子」,意思是說,舅舅對你是打心底裡的真正關心,而舅媽對你的關心,可能是一種假象。「姑是姑,姨是姨,姑父姨父扯淡皮」,講得都是同一個道理。
所謂「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他們都是自己父母的親兄弟、親姐妹,關係自然很親近,而沒有血緣關係的姨夫、姑父、舅媽,只是通過姨、姑、舅舅才有了關係,跟自己最主要的聯繫紐帶就是姨、姑、舅舅,有他們在時,能一直聯繫在一起,但等到這些紐帶人物去世了,這種親戚關係就會越來越淡,逐漸斷親不再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