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交融的歷史故事——〈步輦圖〉(圖)

作者:韓雨薇 發表:2024-08-29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步輦圖〉
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步輦圖〉,描繪吐蕃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歷史故事。(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內容描繪的是吐蕃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歷史故事。

此畫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富有變化,是漢藏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具有歷史及藝術價值的作品

西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因仰慕大唐文明,特派遣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步輦圖〉描繪的正是祿東贊到長安向大唐求親,迎娶文成公主入藏,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

繪畫技巧來看,畫家的表現相當純熟,衣紋器物的勾勒十分流暢,人物的神情十分傳神,大面積的紅、綠色塊交錯安排,極富韻律感。

從構圖的角度來看,畫家以畫卷中軸線為界,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將所有人物分成兩組:左邊三個男士依次排開,規矩中略顯拘謹;右邊是以唐太宗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擁的仕女,以及仕女衣帶飄飄和晁蓋迎風招展的和善情調,將譯官的誠惶誠恐和仕女們的神情自若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這幅畫在色彩方面也運用得十分恰當,由於這幅畫的場景是個喜慶的場面,根據中國的傳統習俗,喜慶的場面通常會以紅色為基調。為了突出這一特點,畫家特地將典禮官——位於畫面正中間的軸心人物畫成紅色,極具鮮明的視覺效果。

民族交融的歷史故事

唐貞觀八年(634年),吐蕃王松贊干布派遣使臣到長安,向唐朝求婚聯姻,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將文成公主許配給松贊干布。貞觀十五年(641年),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吐蕃,以釋迦牟尼像、珍寶、經書、經典360卷等作為嫁妝;松贊干布則興建布達拉宮,以迎公主,並仿照唐朝的建築風格大興土木,修建了經堂大殿,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大昭寺。在此之後,吐蕃與唐成為盟國,和平共處,松贊干布在世時均沒有發生過戰爭。

此外,松贊干布仿照唐朝的制度,對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促進了西藏社會的發展;文成公主則帶去了很多的文化典籍,隨行的還有各種行業的工匠,對於促進吐蕃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們二人為加強漢藏兩族做出的貢獻,受到了人民的敬仰。為了稱頌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歷史功績,人們為他們塑造了塑像,這兩尊塑像至今仍保存在布達拉宮內。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