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歲是人生的折返點,能否識別來要債的人,決定後半生的幸福。(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中國人常講「五十知天命」。50歲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也有人說五六十歲是人生的折返點,由此人生可分為兩段:50歲以前是打基礎階段,我們往往為立足社會、養家餬口而疲於奔命,基本上是為別人活著;50歲以後,已經奠定一定經濟基礎,職業目標也基本完成,這才到了實現自我、創造自我,最有價值的階段。」這是日本佛學大師、活了102歲高齡的松原泰道的人生感悟。其實我們看也是很有道理的。
佛家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並非偶然,而是由前世的因果關係所決定。和什麼人相遇都是命中注定的。該來的擋不住,要走的留不下。常言道:50歲以後當心有人來要債,真的嗎?怎麼回事呢?
01親戚糾紛
在現實世界裡,有些年長者往往心地善良,耳根子軟。他們總是抱有這樣的想法: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是親戚,就應該多加走動,維繫親情。
這種想法往往為自己埋下了隱患。因為現實中,有些親戚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始終緊張,甚至格格不入。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品行不端。
即便我們懷揣善意,他們也可能並未將我們視為真正的家人。最終,這種關係反而讓我們陷入尷尬的境地,甚至對我們產生不利影響。
假設母親有幾位弟弟。其中一位舅舅,與母親的關係一直緊張。但母親總是心軟,懷著對同胞兄弟的深情,時常寄去一些錢財。
說不定哪一天,舅舅在與母親爭吵中,便大聲指責母親,嫌棄她寄的錢不夠多。這種行為,無疑是典型的忘恩負義。這讓母親深受打擊,悲痛欲絕。設想一下,如果母親不那麼心軟,減少與這位舅舅的來往,不就能避免這種痛苦嗎?
事實上,在親戚之間,這樣的例子很多啊。如果早已存在矛盾和齟齬,那麼修復關係往往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與其如此,不如保持表面的和諧,大可不必太過掏心掏肺。否則,最終換來的,可能只是失望與遺憾。
親戚之間也要適當保持距離,不能太過於涉入彼此的生活。(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02說什麼「發大財」帶你進坑的人
在人步入50歲以後的生涯階段,晚年生活的序幕即將拉開。此時此刻,最至關重要的任務,便是為養老做好萬全的準備。
在這個關鍵時刻,若有人前來誘惑你參與所謂的一夜暴富計畫,那麼你大可不必輕信。畢竟,這個世界並非充滿了輕易實現的奇蹟。一個人如果在年輕時都未能實現財富的積累,那麼他晚年發跡的可能性,恐怕微乎其微。
在這個階段,最明智的選擇,莫過於收斂心性,穩健地積累養老金。以下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比如,有些老人就會落入這種陷阱。來人巧舌如簧,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證能夠賺得盆滿缽滿,誘導他投資2、3十萬元。老人一時衝動,便慷慨解囊。然而,結果卻是血本無歸。
上過這種當的老人會滿懷悔恨。每個人都渴望一夜之間腰纏萬貫,但並非每個人都具備實現這一目標的實力。
在這個風燭殘年即將到來的當口,謹慎行事是上策。通常老年人容易被別人的花言巧語迷惑,以為能一夜之間脫貧致富。然而,現實立即變為沈重的一擊。原本期待著安享晚年,卻不得不重新投入到辛苦的勞動中,為自己的養老生活拼盡全力。
面對誘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讓自己的幻想矇蔽了雙眼。畢竟,腳踏實地地生活,才是最真實、最可靠的養老保障。
03啃老族、或大手大腳的子女
在現實生活這幅紛繁複雜的畫卷中,不難發現太多的老年人群,他們無私地用自己的血汗錢補貼子女的生活開銷。無論是購置房產、汽車,乃至負擔日常生活的瑣碎費用,老人們總是慷慨解囊。面對這樣的無私奉獻,有的子女銘記感恩,但遺憾的是,還有一些人將這一切視為天經地義。
這些子女不僅無情地剝奪老人的養老金,甚至還將這種剝奪視為合情合理。這種行為,令人瞠目結舌。
老年人退休金本身就不多,如果全部落入子女的囊中,自己怎麼辦?將來的養老之路該如何走下去?誠懇地說,面對那些不孝的子女,老人們必須拿出一定的堅決態度。一旦察覺到不良的跡象,就應該果斷採取措施,捍衛自己的財產權益。否則,等到最後,財富耗盡,子女又不願承擔贍養責任,那時,又該如何是好呢?最重要的,父母不能活成子女的取款機,那不是愛子是害子。一定要讓年輕人自立,才是對他們的一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