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光源,不一定是陽間的燈火。(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唐朝時期,袁測與王汧在大和六年時,在南陽臨湍縣的北方建造別墅。當時有一個男子名叫李佐文,由於他具備琴與棋的優秀技藝,因此深得袁、王二人的喜愛,被邀請至他們那裡作為食客受到供養。
某一天夜裡,李佐文要前往袁莊,由於他的僕人先將被單運走了,所有他是隻身一人騎著一匹瘦弱的馬前進。孤寂的夜晚吹拂起冰冷的寒風,周圍的景物使得李佐文一時間迷失方向,只能慢慢地摸黑行動。大約在三更天時,李佐文發現在幾里外的地方有光源出現,因此朝著那個方向前進,發現那是一間建造在荒煙漫草中的一間簡陋房屋。
這間屋內有一個年邁的農民正在編織草鞋,李佐文恭敬地向對方祈求,希望自己能在此借宿一晚,這名老人答應了他的請求,並且提醒他附近有野獸出沒,讓他將馬兒安置於屋簷之下。進屋後,李佐文待在光源附近休息,老人開口問他到這裡的緣由,了解情況後笑著說這裡距離袁莊很遠,表示他要等到天亮才能向南出發。
這段期間,旁邊的草簾三不五時傳出孩子哀痛的哭聲,每次老人都會向孩子的方向說:「孩子應該停止!事已至此,痛哭又能怎麼樣呢?」但是這陣哭聲依然持續地出現。雖然李佐文非常好奇,但是老人對於他的詢問總是閉口不談,將話題帶往其他事情上。一會兒後,李佐文問老人道:「孩子很小,會怕冷,為甚麼不讓他離火近一點?」老人才動身將那名孩子帶到火爐旁待著,原來是一個八、九歲大的農村女孩。儘管這個女孩看起來不害怕陌生人,但是李佐文從她身上感覺到一種深沉的怨恨。即使待在光源旁,那個女孩還是一樣又哭了,老人一樣重複先前的話語,這樣的情境讓李佐文不禁感到困惑,也無法得到老人的解答,只是持續看著這個異狀重複發生。
不久之後,太陽終於升起,老人指著遠處東南的喬木,表示袁莊就在那個方向,大約有十里遠的路程。離開以前,李佐文在馬上四處張望,發現這裡真是一個杳無人煙的荒野,唯一的建築只有那戶老人家。在後來的路途中,他遇見一個路過的村姑,看見她身上帶著紙錢、酒與一些物品,對方一看見他就問:「這裡是巨澤,路上都沒有人,客人一大清早打哪來的呀?」李佐文將自己昨夜的遭遇據實以告,不料村姑聽完立刻潸然淚下,激動地說:「為何人與鬼可以在路上相遇呢?」經過村姑的說明才知道,她在袁莊工作了七年多,丈夫在前年春天因病離世,隔天她的七歲女兒隨著丈夫的腳步離世,窮困的她只好將他們安葬,獨自一人服喪寡居。由於這個村姑孤苦無依,面臨官府拒絕免稅的問題,只好選擇再嫁他人。在此之前,她想要前往父女倆的墓前與他們到別,其所在之處正是老農民的那間屋子,是他們長眠的靈柩房舍。
後來,兩人一起回到老農民的屋子,昨天夜晚發生的一切彷彿仍歷歷在目,使得村姑再次止不住淚水,她決定前往臨湍佛寺剃髮,獨自勞動生活到終身。據記載,這個村姑姓王,七年以後仍有人看過她的身影。
(事據《集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