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1日,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在華盛頓特區白宮副總統禮儀辦公室接受副總統萬斯的宣誓後發表講話。(圖片來源:ALLISON ROBBERT/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北京近日更改了國務卿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的中文名字,這一舉動引發外界對中國共產黨是否已經取消對美國最高外交官制裁的猜測。《新聞週刊》(Newsweek)已通過電子郵件向美國國務院尋求評論。
為什麼這件事重要?
盧比奧的任命被廣泛解讀為唐納德.川普(特朗普)總統在第二任期內繼續對華採取強硬政策的信號。作為華盛頓最直言不諱的對華鷹派之一,盧比奧曾提出多項針對中國共產黨的法案。
在擔任佛羅里達州參議員期間,盧比奧因推動立法制裁新疆官員(以懲罰他們在鎮壓穆斯林維吾爾族少數民族中的角色)以及支持香港民主抗議活動,在2020年兩度被北京制裁。這些制裁主要是象徵性的,包括旅行禁令。然而,這可能為川普政府在與中國這一地緣政治對手及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打交道時帶來外交挑戰。
需要知道的背景
上週四,中國外交部在回應盧比奧有關「中國通過欺騙和掠奪成為超級大國」的言論時,記者注意到官方新聞發布會記錄中出現了一個細微變化:
盧比奧(Rubio)中文名字中的第一個字「盧」,被替換為另一個發音相同但聲調不同的字「魯」。這兩個字在中文中各自有含義,但在音譯外國名字時並無特別意義。
當被問及更名一事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她並不知情。毛寧表示:「如果你問我,與其關注他的名字在中文裡的翻譯,不如更關注他的英文名字本身更為重要。」
毛寧未對針對盧比奧的制裁發表具體評論。
各方反應
這一變化迅速引起中國社交媒體的熱議。一名微博用戶調侃道:「盧比奧沒來,魯比奧來了。」
另一位網友寫道:「為什麼反華先鋒盧比奧要把名字從‘盧’改成‘魯’?有人猜測這是否暗示制裁被解除?制裁必須繼續。」
陳用林(前中國駐澳大利亞悉尼總領事館官員)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中國外交部編譯室及《新華社》譯名室,對國外政治人物都有非常確定的譯名,且使用也非常規範。而中國外交官和官媒的變化,顯然是官方討論後做出的改變,是對早期制裁行為解套和下台階。」
中國將如何應對盧比奧的問題仍然不確定。在川普威脅加征關稅的背景下,北京最近已經放軟了對華盛頓的語氣,並呼籲實現「合作共贏」。
川普在上週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Xi Jinping)通話後表示:「我們將與習近平主席進行會談和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