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2024年,中國A股整體保持震盪上行,而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紛紛減持股份。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至少有上千家公司股東減持,累計套現金額超過1700億元。今年1月份,也有數百家公司的大股東減持套現約150億元。面對大股東們集體逃離的局面,市場上出現了恐慌情緒。
去年A股股東減持金額高達1701億元
根據第一財經、新浪財經等媒體報導,2024年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們減持股份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據統計,去年全年A股共有1668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進行減持,涉及金額累計高達1701億元;而今年1月,有近500家龍頭股企業重要股東減持公司股份,合計減持套現約150億元。
其中,君正集團第三大股東田秀英於2024年11月20日晚間宣布,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53億股,預計套現總額將超過13億元,引發市場關注。
在這些大幅減持的大股東當中,不僅有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還有不少央企、國企和大型基金。其中,國家大基金在去年年中就減持了中電港、聞泰科技、中國西電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九號公司的原始股東紅杉、順為等多家機構紛紛減持退出;加華資本宋向前也減持東鵬飲料套現約19億。這些案例引發了業內的極大關注。
剛踏入2025年的第一天,阿里巴巴就發布公告,擬以最高約131.38億港元、每股1.75港元的價格,向德弘資本出售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全部股權。半個月前,阿里才剛以74億元的價格將銀泰100%的股權出售給由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成員組成的購買方財團,虧損約93億元。阿里內部人士稱,公司正在「有序退出部分已投資產」,以便「聚焦核心業務」。
近期,互聯網巨頭騰訊也宣稱要「聚焦主業,降本增效」,不斷在縮減或出售其非核心資產。過年前,騰訊大幅減持了微盟集團和優必選的股份,總計套現16.6億港元。
2024年12月29日,號稱「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的優必選宣布,公司CEO周劍終止了與趙國群等其他個人股東及員工持股平台深圳智能優選投資合夥企業的一致行動方協議。為穩定投資者信心,周劍緊接著公開承諾個人持股在未來一年內不減持。
然而,在此後的4個交易日內,該公司的其他幾個大股東仍進行大筆減持,導致公司股價累計下跌超50%,與其最高峰值相比跌幅高達80%,市值縮水超千億港元。
根據港交所發布的公告,當時優必選的機構股東民銀資本在12月30日出售了174.82萬股,套現約為1.38億港元;股東夏佐全也減持套現約1.12億港元;股東王琳在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2日多次減持,累計套現超過1.6億港元;原第二大股東騰訊於2025年1月3日和7日分別減持了928.95萬和975.31萬股,合計套現超10億港元。
據中國股權投資與產業投資媒體平台融中財經報導,中國新年前的一個月,有近500家中國龍頭股企業的重要股東有減持行為,合計淨減持套現約148億元。
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包括:中科曙光第一大股東中科算源減持2926萬股,預估減持金額達到18.35億元;盛科通訊減持1230萬股,約套現10.82億元;射頻微波MLCC市佔率國內第一、全球前五的達利凱普,大股東磐信投資大幅減持4.5%,套現金額接近3億元。
以上數據顯示,機構投資者及公司大股東正在集體逃離。這種情況加劇了A股市場上的恐慌情緒。
網民:原來爆拉是為了給資本家跑路
去年「 十一」前夕,中共中央連環出手救市,刺激A股明顯升溫。2024年9月30日,滬深兩市更是在35分鐘成交額突破1萬億元。
根據Wind數據統計,去年9月23日至27日,上證指累計升12.81%,創2008年11月以來最大單週升幅;深成指累升17.83%,創1996年4月以來最大單週漲幅;創業板指上漲22.71%,創史上最大單週漲幅。截至9月27日收市,A股總市值約77.42萬億元,一週暴升9.6萬億元。
然而,就在機構、國家隊、散戶瘋狂入貨之際,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高管卻趁機減持套現。有50家上市公司高管或股東公告減持108次,合計減持股數為1.52億股。此外,9月23日至28日期間,約有40家公司發佈減持預告。
消息傳出後,網民紛紛揶揄批評:「原來爆拉是為了給資本家跑路」、「新韭菜又長出來了,還不趕緊收割」、「晚了就割不著了」、「 吃相真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