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贝斯坦在文章里指出,在今天的欧洲特别是在法国,多极化和反美主义相当时髦,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类原则是否符合欧洲大陆在东亚的利益。对于东亚的情势,欧洲人应该注意到美国与中国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地在这一地区占主导地位。
卡贝斯坦分析说,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中国已逐步重新评估和调整了它的对外政策。尽管如此,中国外交关系的调整并没有形成新的思维,中国对国际关系的分析仍然是传统式的,仍然认为力量对比的平衡是最重要的。因此,北京高层决策中心立即觉得当今世界只剩下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并把美国提升为对中国构成主要威胁的外部力量。在北京领导人看来,美国的这种威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直接威胁到中国逐渐改变台海两岸军力对比进而以武力实现台湾与大陆统一;其次是威胁到中国欲重振其昔日“东亚盟主”的民族主义强国计划。与此同时,中国又采取其一贯的“统一阵线”策略,尽可能联合亚洲所有国家来对抗美国。
卡贝斯坦在文章中认为,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在亚洲崛起已经不是一种假设,而是一个事实;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国将逐渐以经济强国的地位去谋求地区性的影响,似乎也在预料之中。但是,就今天中国领导人所使用的手段和方式来看,如果中国想达到上述目标,结果只能是增加地区危机的变数,甚至可能出现武力冲突。这类手段和方式其实反映了中国领导人的真实意图:不是促进世界朝多极化发展,而是使世界成为只有中美两极世界。最终结果是,中国利用这种关系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影响而削弱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甚至根本无视亚洲本来就存在的多极(如日本和印度)地区态势。
谈到北京恪守力量对比传统政治观念带来的危险,卡贝斯坦举了台海情势为例子。他认为,从两岸关系的例子来看,80年代人们注意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福建的部队有所减少,可是最近十几年来北京不停地向福建沿海增加军力和军事设施,包括部署在那里的300枚中短程导弹。目的是逼迫台湾接受北京的统一条件:一国两制。在北京领导人的民族权力逻辑里,总觉得台湾居民是大陆的同胞,于是自认为有权力对台湾采取最为粗暴的方式。也就是根据这种奇怪的逻辑,在对待被视为同根同族的台湾“同胞”方面,北京的蛮横姿态甚至超过它对东亚地区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态度。根据同样的逻辑,人民解放军企图封锁台湾海峡,将海峡视为自己的内海,禁止一切外国船只和飞机(包括非军事目的航行)从这里经过。
文章作者指出,今年4月份中国战机与美国侦察机在海南岛外海相撞事件就表明,中国不惜使用一切方式将美国驱逐出这一地区,而中国自己却不断地以各种名目闯入邻国的经济区,如闯入日本和菲律宾的水域,以显示自己的强大或者要求对有争议的海域(如南中国海)拥有主权。卡贝斯坦分析说,中国当局上述政策一部分是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因为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已经成为有限的几个可以赋予现政权以合法性的武器之一,可使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共产党体制再延长些寿命。为了自身的命运,中国共产党不惜采用使美国“妖魔化”的办法来刺激民众,制造了这样一种保持合法性的“国家民族主义”。但就其外在的后果而言,中国使美国“妖魔化”,反而迫使美国加强其在东亚的战略参与,而东亚的其他国家出于对中国的畏惧,也支持美国继续保持它在亚洲的地位。
卡贝斯坦指出,正是由于上述理由,近十几年来华盛顿不可能遵守1982年中美公报中关于减少对台售武的条款。2001年美国对台售武的数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而最近布什政府更是决定,台湾受到攻击时美国将加强对台湾的军事支持。不论美国正在研制和部署的导弹防卫系统目前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可以说,中国近十几年来加强导弹部署以及扩散导弹技术,应是促使美国下决心加强其导弹防卫系统(特别针对亚太地区)的动因。
按卡贝斯坦的看法,北京对国际战略关系的传统式理解以及执着于力量对比的竞争姿态,也促使美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之间加强安全关系,首先美日加强安全关系,其次是美国与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加强安全关系,无论这些国家是亲美派还是诋美派。与美国一样,这些经济上依赖国际贸易的周边国家也担心中国哪一天就在有争议的空域和海域实施限航,使它们在海空通航方面的自由受到限制。
卡贝斯坦的文章最后指出,在这样一个战略方程式下面,欧洲又该怎么办呢?是坐观甚至鼓励中国以多极化之名在东亚行谋求势力范围之实呢,还是理解美国为维护东亚和平与安全所扮演的角色?如果听任中国从其海岸线的边缘将美国挤走,如果美国在东亚的军事优势最终不复存在,那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卡贝斯坦认为,只要中国不实行民主政治,只要北京不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给自己规定现实的目标,只要中国领导人不以国际社会接受的条件来实现中国未来的民主,那么,所有人都应该团结一致反对中国,欧洲绝不能在反美的流行口号下向北京示好,而是应该支持美国保障亚洲地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