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类人是:科技企业家;私营企业主、个体企业主和股民;金融证券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代理人;以及中介机构的高级专家。
萧氏声称:这五类人收入高,消费也高,对经济增长有很大促进作用。由于收入稳定,他们在银行的存款和手中的股票相对较多,一旦社会不稳定,物价上涨,股票贬值,他们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这些中等收入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萧教授把他的论点最后归结到“社会稳定”上,正是中南海当局的顾虑所在。然而,仅仅将这五类人归为“中产阶级”,却是萧教授的偏颇或糊涂。
实际上,为了维护所谓“社会稳定”,既维护当权者的既得利益,江泽民等人早已费尽了心机。在他们精心炮制的利益框架中,优先需要满足的,有党政干部(公务员),知识分子,和军人三大类,党政干部,是中南海赖以依靠的走卒;知识分子,是中南海招安求稳的对象,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军人,则是维护中南海自身特权的不二工具。
一再地加工资,一再地改善福利,都冲这三类人而来,所谓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也成了这三类人的“护身符”。鉴于这三类人的平均收入,相当于中产阶级收入,实实在在,稳稳当当。因此,是中南海当局人为制造的一组特殊利益集团,即御用中产阶级。
比较之下,萧教授定义的“中产阶级”,属于民间自发产生,与中南海人为制造的御用“中产阶级”,既有共同之点,也有差异之处。如果说,前者的利益,取决于社会稳定;后者的利益,则决定了社会稳定。也就是说,如果御用中产阶级,即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社会稳定”则极易遭到破坏;一旦“社会稳定”遭到破坏,民间中产阶级,即萧教授所归纳的五类人,利益受到损害,则极易造反。
于是,两种中产阶级,都使当局不敢掉以轻心。一旦失去平衡,恐怕是玩火自焚。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当局小心侍候的中国中产阶级,实际上是一颗难以掌握的“烫手山芋”。
曾经长期被冠以“领导阶级”光环的工人阶级,早已经“靠边站”,不再是当局考虑的重点,因其分散,当局不以为然;曾经被美其名为“可靠同盟军”的农民,因其“愚昧”,当局对之更是不屑一顾。
然而,一亿五千万的工人和九亿农民,恰恰是中国人口的生力军,对他们利益的故意忽视,最终将产生何等的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