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却好象不是这样,大家想到北京,想到的是一大堆象征符号:长城象征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还是闭关自守?天安门象征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象征什么?好象都有着万千说法。过多的意义的承载,却把普通市民的生活压缩到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上了。
也许符号本没有什么,我们想到巴黎,也首先会想到艾菲尔铁塔。但是巴黎的市政当局,却不会让这种象征符号,压倒了城市的正常功能,和市民的正常生活。
可北京就不同了。我想先说说人民大会堂,它的重大象征意义大家都了解,可实际上这是一座怎样的建筑呢:外观灰色、肥矮、中不中洋不洋、像火柴盒一样,并不给人以任何视觉上的美感--这且不谈;不知大家有没有进去过,这座建筑里面阴森森的,光线明显不足,既完全不能利用自然光,又好象舍不得多用点电来照明,给人感觉非常不好。不管它有多么重大的意义,我仍然觉得这是一座失败的建筑:对建筑来说,采光和照明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一个“意义”就把一切都压倒了:陈希同市长一句“夺回古都风貌”,就给全城的建筑戴上了“绿帽子”,而不管它们看上去是否协调,或者是否是“豆腐渣工程”(西客站),而与此同时,真正的古迹:北京的城墙,却几乎被拆了个干净;现在的市长一句“北京的主色调是灰色”,就把平安大道两册变成了一座鬼城,甚至连有几百年历史的彩绘牌楼也不放过。我不知道,承载了那么多“意义”的建筑,为什么总是难看无比。
现在该谈谈奥运会了。大家赋予了它那么多的意义,像振兴中华一类,却没有想到这会给北京市民的生活造成多么大的不便:很多地方将要拆迁,盖体育馆(而这些体育馆过后将没有任何用处),房地产价格又大幅上涨;大量工业将迁往别处(对环保有好处,但会造成大量失业。想当初,老毛一句“北京不做剥削阶级的消费城市”,林立的烟囱成了歌颂的对象;现在为了奥运,又要全拆掉,简直是不把普通市民当人)。想起93年北京申奥,奥委会考察时,市政府竟然禁止工厂、学校、机关烧煤。那时正是寒冬,为了一个奥运会,北京有多少人在没有供暖的情况下挣扎,又有多少大学生,整天靠着方便面度日。本来我不反对奥运会,但前提是它不能打扰北京市民的正常生活。各种重大的象征意义压倒了城市的生活本身,让北京好象是为各种意义而存在的,而不是给人生活的,这就是象征压倒实存。其实北京对奥运会也并不适合:太拥挤、交通堵塞、空气污染、自来水不干净、夏天又太热,比巴黎和多伦多差了很多,但是为了“让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办奥运”,这一重大“意义”,奥委会就让一座并不是最合适的城市举办奥运,这也是“象征压倒实存”。
要说奥运会会给北京、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小的如改善环境,大的如改善人权、促进新闻自由,我倒要问,我们做这些事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办奥运吗?难道没有奥运,我们就不要环保、不要人权了吗?光靠奥运会来实现社会进步,我们的国家还有希望吗?
我们学校的女生宿舍院内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申办奥运,迎接大运,女生宿舍要整修一下地面。这让我想起了王小波的一篇杂文:一群耍猴子的人,说:“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云云,现在给大家耍一场猴戏。”象征意义无比重大,实际只是一场猴戏。现在大家明白什么叫象征压倒实存了吧:它就是异化。就像“国家荣誉”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
最后再提一下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事。这事本没有什么,英吉利海峡水温低,但并不很宽,游过英吉利海峡的人,上至67岁的老人,下至11岁的小姑娘,本不值得这么大张旗鼓地宣传,张健本人也并没有认为这与国家荣誉有什么关系,想的恐怕只是挑战自我。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要游英吉利海峡得有经济实力,因此得有人赞助,所以只好容忍央视的转播及对他个人的行为的“意义化”,而央视的转播,显然是有经济利益的考虑。所以,所谓的“意义”很可能是一种商业炒作,而我们还把它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