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1-12-18 20:25:00作者:
《中国青年报》18日刊载承伟毅文章,文章说,岁末年初,又到了下指标和报数据的时候。数字打假照例成为热点,今年更甚。从媒体的报道看,许多地方的“数字腐败”非但没有好转,反有增加之势。其普遍性和严重性令人惊诧。有的省份3成统计数据存在虚报,查获违反《统计法》的案例多达上万件。
文章认为,普遍出现的问题,必须从制度上找原因。与其口诛笔伐谴责造假者的为官之道,还不如实事求是深究造假顽症的罪源。我以为,目前至少有3个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值得反思。
文章说,首先是政府职能的错位。转换政府职能是经济专家齐声呼吁的改革方向,按市场经济的规则,政府必须大大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包括对经济指标的强制性干预)。然而现实之中,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部门都仍在围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指标转,而且现行的干部升迁大多也与这些指标紧紧挂钩。于是,为了坐稳位子或者再升一级,那些市长、县长、镇长们便很难容忍手中的指标出现下滑,甚至逼着属下对数字“注水”。
文章表示,其次是指标体系违背规律。就经济运行的规律而言,波浪式前进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世界上这么多国家,既没有只降不升,也不会只升不降,哪有一条直线往上爬的?
文章说,再次是考核机制存在缺陷。现在,判断一个地方的政绩如何,基本上还是按经济指标的高低排座次,有些地方更要每年张榜竞赛。爱面子的地方领导上报数字时,便先要打探清楚左邻右舍的底细再进行“调整”。我们总以为,此类争先评优的做法可以激励落后地区,哪知道许多人反做了它的俘虏。这也许正是各级政府领导不肯放弃“数字游戏”的原因之一。
(多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