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对夫妇而言,车祸、截瘫、上网、相识相恋又携手在中国创业,是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里共有的重大事件。
1992年,侯蕾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分到包钢一所中学当英语教师。年仅 21岁的侯蕾,拥有同龄人所拥有的一切:美丽、开朗、无忧无虑……然而一切刚刚开始,一场意外的车祸却将美好粗暴地隔断。1993年5月19日,侯蕾和朋友驾车到郊外游玩儿,途中发生车祸,侯蕾躲过了死亡,但胸椎第四节以下却高位截瘫。
接下来的两年里,侯蕾随家人遍访名医,经历了三次大手术后,不得不绝望地接受了现实:以目前的医疗手段,继续求医的结果将是无功而返。
不得已,侯蕾回到了家中,一边康复,一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明白,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能让自己再生活下去的只有自己的学识和依旧灵巧的双手。
侯蕾先前良好的个人积累在她生命的灰色时光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着美术基础的她继续学习美术,当自己制出的壁挂展现在眼前时,侯蕾心里涌上一丝久违的喜悦。一时间,她甚至觉得生命仿佛随着色彩斑斓的壁挂而有了几分亮丽的色彩,再也不是车祸刚刚发生后那暗夜般永无止境的黑色。
昔日灿烂的笑容又重回侯蕾脸上。微笑着的她是美丽的,工作着的她同样也是美丽的。1996年,侯蕾在包头市光彩街开了一家服装店,同时,重拾自己的英语专业,收了六名中小学生,辅导他们的英语。
自从收了学生,侯蕾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时光。侯蕾仔细地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经过努力,她辅导的孩子成绩提高很快,慕名而来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侯蕾干脆结束了服装店的经营,专门在家办辅导班。
1998年,侯蕾买了一台电脑,她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也想通过网络了解一下目前世界上对高位截瘫的医疗进展。或者,即使这些目的达不到,也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吧。她没想到,正是网络,促成了她的一世姻缘。
网络奇缘
1999年初夏,在英文雅虎网站,侯蕾浏览到了查理斯的个人主页。知道了查理斯和自己病症相同。侯蕾用英文给他发了封电子邮件,询问在美国高位截瘫患者生活的情况。
接到侯蕾的邮件,查理斯生出几分困惑,东方对他而言遥远而又神秘,他一时还无法从这个邮件中解读出对方。但不管怎样,一向待人礼貌的查理斯还是给侯蕾回复了邮件。
接到回邮,查理斯的幽默、热情、乐观向上给侯蕾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那以后,两人每天都要发三四封电子邮件。从查理斯的邮件中,侯蕾知道了他生活在加州中北部小城柳溪,13岁就离家独自生活,18岁那年,他在驾驶摩托车时出了车祸,造成高位截瘫;虽然坐着轮椅,他还做过政府官员、会计、甚至还开过餐馆和杂货店,他做的这一切从不依赖家人的帮助,完全依靠自己。近几年,查理斯没有继续工作,靠政府每月发放的社会福利金维持生活。
相似的病情和相同的生活态度使两人的感情急剧升温。交往几个月后,两个人都知道:他们已经深深地爱上对方了。他们开始通过IP电话直接交谈。相互赠送照片后,率直的查理斯马上向侯蕾这位美丽的东方姑娘表达了爱慕之情,决定独自飞往中国向侯蕾求婚。
查理斯的决定引起了一场风波。先是她母亲和妹妹反对,然后不少朋友也对他的中国之行持怀疑态度。一个一切行动都要依靠轮椅的人,要独自乘15个半小时的飞机,身体吃得消吗?更重要的是,网络情缘究竟又有多少现实性呢?然而查理斯心里知道,他没有理由不相信侯蕾。
为了这次中国之行,支持查理斯的一些朋友为他在银行设立了一个账户,并组织了募捐活动筹集资金。查理斯自己也打算到海岸地区找份工作挣点儿钱。就在他满怀期待准备踏上爱情之旅的时候,又一场车祸迫使他不得不将行期推迟,他在病床上又接受了六个月的治疗。
这次意外事故给相互等待的他们凭添了几分焦虑。他们依旧键字如飞地给对方发邮件,依旧在电话中互诉衷肠,盼望着梦想中的相逢能像即将到来的春天那样如约而至。与此同时,侯蕾的亲朋好友也和查理斯的母亲一样有着同样的忧虑:一位远在地球那端、只通过互联网接触的美国人,这种感情能会长久么?只有侯蕾相信查理斯的真诚,也相信自己的判断。
2000年6月4日,飞机载着轮椅上的查理斯穿越云层,开始了一次为爱情的万里远征。
侯蕾和家人早早守候在首都国际机场。飞机到达的时间越是临近,侯蕾的心中越是忐忑不安,一个她从未想过也不愿想的问题顽固地在她脑海中浮现出来:“查理斯真的会来吗?他要不来了怎么办?”晚上12点,当侯蕾看到查理斯乘坐的航班走出第一位旅客,就迫不及待地问:“您在飞机上看到有坐轮椅的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侯蕾长舒了一口气。
轮椅上的查理斯终于出了机场,这次推迟了半年之久的相逢表面看上去却波澜不惊。侯蕾陪查理斯在北京游览了风景名胜点,尽管他们都坐着轮椅引起了很多人注意的目光,虽然这些目光在侯蕾看来如针芒刺背,但查理斯却毫无理会,一路上兴致颇高。
6月9日,查理斯随侯蕾回到包头,他的自信、开朗、幽默,给侯蕾一家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到包头的第二天,查理斯就来到了侯蕾的课堂,学生们称呼他为“查理斯老师”,他也很喜欢这些学生。
2000年7月1日,他们的婚礼在包头市举行了。婚礼上,来中国尚不到一个月的查理斯激动地说:“包头真美,我要和侯蕾一家长期住在包头,还要帮助侯蕾辅导学生英语。也希望大家能教我汉语。”来中国定居,是查理斯与侯蕾通过互联网确定恋爱关系时就已经产生的念头。查理斯觉得这是他一生中实现的最完美的梦想,他要与生命中所爱的人长相厮守。
中西碰撞
查理斯的到来无疑提高了侯蕾外语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不仅在包头甚至在查理斯的家乡知名度也与日俱增。在他出发之前,当地报纸就刊发了他要“飞嫁”中国的消息,他与侯蕾的传奇婚恋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的大幅照片被挂在酒吧等公众场所。
侯蕾没想到随着查理斯的到来,她的学校取得了这么显著的成绩--他们和加州七所学校结为文化交流学校,学生们的视野得到极大的拓展。让侯蕾更没有想到的是,从网络的虚拟空间到生活的真实天地,东西方的文化碰撞竟是如此剧烈,几乎渗透了生活的细节。
查理斯刚到时,侯蕾的家人就曾经顾虑,查理斯这么大的块头坐轮椅,将来怎么伺候?单是上卫生间就让人颇费踌躇。可查理斯对此却有些不以为然,他觉得到中国来,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侯蕾的自理能力。为此,他到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卫生间进行了改造。以他的观念,成人必须自立,而不是像侯蕾这样还要依赖家人照料。
婚后第一年,查理斯住在了侯蕾家中。在大家看来,这样可以更好地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可这显然让查理斯难以适应,在他看来,他和侯蕾的饮食应由他们自己来做,根本不需要岳母代劳。特别是共同吃饭的时候,中国式的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气氛更让他觉得不可思议,一直独立生活的他一向觉得吃饭是件很静的事。他不止一次地对侯蕾说:“我是和你结婚,不是和你的全家人结婚,我们要早点儿搬家,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
不仅吃饭时让查理斯感觉有些痛苦,他还不理解侯蕾家人对他们的照料竟是如此细致。在他看来,别人帮他推轮椅,都是对他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共同生活不久,有一天岳父看见院子里的查理斯衣着单薄,就拿了件衣服让他穿,竟遭到他的拒绝。“我完全能照顾自己,又不是小孩子,不需要别人告诫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听到查理斯这样说话,侯蕾有些不悦:“我父亲这么做是关心你,你怎么不识好人心呢?”
“请你转告侯先生,我有能力照顾自己,不需要别人关心。”
“你应该称他为父亲,你对我家人如此没礼貌,我怀疑你对我有多少感情!”这一次,侯蕾有些气愤了。
“我们美国人就是这样称呼,不可以随便叫人父亲。我是爱你的,这完全是两码事。”查理斯还在坚持他的观点。
“美国有什么了不起,美国好,你到中国来干嘛?回你的美国去吧!”
看到侯蕾真的生气了,查理斯又恢复了兄长般的面容和胸怀:“你跟我走,我就走,我是爱你的,我不能把你一个人留在中国。我和你争论只是为了探讨自立的问题。你想,我们和正常人没两样,他们帮助我们推轮椅不就和正常人走在街上背后被人推了一把一样,他会舒服吗?”不管两人怎样争吵,似乎总能以查理斯这样的话语结束,但现实中的他们也明白,对对方的“改造”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2001年夏天,查理斯到中国已经一年了,但他对一大家人共同生活依旧难以适应,饭也吃得很少,有时喝一点儿可乐就匆匆离开餐桌。侯蕾的家人对此无比焦急。适逢侯蕾的学校为扩大规模选一处新校址,他们决定在新校址旁买一处新房让一直渴望独立生活的查理斯实现他的愿望。查理斯非常高兴,他还给从未下过厨房的侯蕾示范做了一些菜肴,期望妻子由此开始全新的自主自立生活。
新房很快装修好了,搬入时正赶上新学校办手续,查理斯汉语不好,一切只好由侯蕾办理。坐着轮椅,一天跑下来侯蕾累得精疲力竭。对女儿第一次独立生活原本就放心不下的母亲见状就过来帮她做些事。不料,这又惹得查理斯十分不满。看着查理斯不高兴的样子,疲惫不堪的侯蕾火从心起,她不明白矛盾怎么会无所不在,似乎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可以导致冲突。震怒的侯蕾见查理斯如此顽固,气得把手头能扔的东西都扔了,甚至新装修的地板也被砸出了一个坑。一瞬间,她心头闪过一个念头--我们的婚姻究竟有无基础?父母好心的帮助在查理斯的心中只留下反感,自己则在中间一次次忍着夹板儿气。委屈至极的侯蕾不由得大喊:“从你来,我就没过过好日子,学校不建了,课我也不上了。”
侯蕾发这么大的脾气,查理斯依旧是那副兄长般的面容,他和颜悦色地对侯蕾说:“亲爱的,我只是想和你讨论这个问题,我的行为只是想告诉你,任何人都得靠自己,若一个人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美国是无法生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