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1951年,作爲二战期间同盟国的决策人之一,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出版了他历时六年完成的历史巨著《二战回忆录》。在书的开头,他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谁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战争,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苏联都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署的《慕尼黑协定》,看一看在战争爆发前一星期苏联与德国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及随后的一系列经济合作协定;当我们认真地审视一下当希特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波兰和匈牙利的反应;以及在战争爆发初期,苏联对波兰的趁火打劫和对德国的大量军用物资支援,我们不能不得出结论:对邪恶进行默许和包庇,并指望它有朝一日良心发现、放下屠刀的想法实在太过天真;爲了利益而与邪恶同流合污无异于与狼共舞,这样的国家随时都会遭受邪恶致命的一击。
*出于恐惧他们给自己找了个藉口
1934年8月19日,希特勒被任命爲德国元首,一个多月以后他即下令建立空军并扩充陆军和海军,战争准备已经初露端倪。1935年3月德国公布《国防军法》,实行普遍兵役制,开始公开重整军备,同时德国宣布他们的空中力量已经与英国相当。一年以后,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进兵德法边境的莱茵兰非军事区。
这是一个大胆的冒险行动,希特勒当时的军事实力远远低于法国,即使没有英国的支援,法国单枪匹马也有足够的力量把德国逐出莱茵兰,同时会对希特勒的狂妄给予致命的打击,甚至会使他对德国的统治都无法维系。然而,英法两国却在这时选择了姑息养奸。出于对可能会引起战争的恐惧,他们给自己找了个藉口“希特勒只不过是把军队开进了自家的后花园”。这种软弱的退却使得希特勒在德国最高权力阶层中的声望和权威大大提高。
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并开始积极爲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做准备。
一、姑息与纵容
捷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境内有300万日尔曼人,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捷克西北部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地区。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要求,接着又提出与德合并。捷克总统贝奈斯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150万捷克人在欧洲最坚固的防线后武装待命,然而此时本应该站出来主持正义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却选择了“绥靖政策”,不惜任何代价去维持所谓的“和平”。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拒绝捷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签署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及其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同时协定规定捷克的其余地区则由英、法、德、意四国保证不再受侵犯。希特勒说苏台德地区的问题一旦解决之后,不管捷克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再感兴趣了。“这是我在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英国与法国的领导人轻信了他的话,幼稚地相信了狼从此会变成一个素食动物。
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几个小时后,张伯伦在希特勒的公寓与希特勒举行了会晤,张伯伦拿出了他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声明稿,宣布“昨晚所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和英德海军协定是两国人民希望彼此之间不再发生战争的象征”。希特勒读完这份声明之后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就签了字。张伯伦回到英国,在他下飞机时,他挥动着他让希特勒签过字的联合声明,并向前来欢迎的主要人物宣读。他在唐宁街官邸的窗口又挥动那张纸,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对邪恶的盲目信任造成了他的盲目乐观,正是这姑息妥协的一纸空文将整个世界卷入了战争的深渊。正如邱吉尔当时对张伯伦说的那样:“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
就在捷克开始走向解体的时候,波兰和匈牙利出来趁火打劫,波兰政府向捷克提出了以20小时爲期限的最后通牒,要求捷克立即交出特申边区。匈牙利也向捷克提出了他们的要求。
《慕尼黑协定》实际上宣判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死刑。捷克斯洛伐克不但丧失了1/5的领土、大约1/4的人口,而且捷克境内坚固的防御工事不复存在,其全部铁道、公路、电话和电讯系统都遭瓦解。不到半年之内,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布拉格。与此同时。暗中得到波兰支援的匈牙利军队也开进了他们所要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东部省份卢西尼亚。
捷克的沦陷不仅使得协约国丧失了他们的山地防线和可以牵制德国30个师兵力的捷克军队,而且将中欧第二大兵工厂--捷克的斯科达兵工厂也让给了对方。这个兵工厂在1938年8月至1939年9月间的产量与同期英国各兵工厂的实际产量几乎相等。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终于发生了可怕的逆转。
二、乘人之危和与狼共舞
邱吉尔说“在德国消灭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波兰人以其可耻的行径占领了特申,可是,他们自己很快就得交付罚款了。”希特勒在占领了捷克后很快就向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并在遭到波兰坚决抵制后,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闪电战是1939年9月1日发起的,波兰的军队立即开始了英勇的抵抗,但是无论从人数,布防还是装备上,波兰都远远不是德军的对手,一周以后,波兰已经溃不成军。就在波兰全力对付从西面压过来的德国军队时,惯于乘人之危的史达林开始行动了!9月17日,俄军成批越过了几乎毫无防御的波兰东部边境,在广阔的前线阵地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西挺进。18日,他们在布雷斯特─利托夫斯克与他们的德国同伙会师。俄共在这个地方与希特勒握手言和。
早在战争正式爆发前,史达林经过反复的利益权衡决定抛弃英国和法国,与希特勒签署了爲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当捷克沦陷的时候,英法两国已经开始与德国怒目而视,现在希特勒又开始向波兰施加压力。史达林深知波兰根本无力抵抗德国的进攻,而波兰一旦受到侵略,英法两国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狡诈的史达林经过精打细算后,决定倒向德国,他认爲德国与英法开战会两败俱伤,那时他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同时德国在西线作战时,史达林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把他的兵力从辽阔的国土上调集到东边的国境。
一个肮脏的条约就这样诞生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及1939年9月签署的补充协定把波兰东半部和比萨拉比亚作爲礼物划给莫斯科,这爲史达林入侵波罗的海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在一个秘密协定中,德国声明它在政治上对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不感兴趣。因此在德国入侵波兰后两个月后,史达林发动了对芬兰的战争。尽管芬兰官兵进行了浴血苦战,并给入侵苏军以沈重的打击,最终芬兰还是在1940年3月沦陷了。
1939年8月23日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点燃了二战的导火索,希特勒知道史达林将集中精力对付波罗的海国家,而无暇顾及德国,在一周后他放心地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这时,史达林还把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给希特勒,1938年苏联销售给德国33154吨石油,而在1940年又增加到700000吨。1941年1月,苏德两国签署了6项大型合作协定。根据协定,苏联方面应在1942年8月前向德国出口6.2至6.4亿美元的战略物资。后经史达林亲自下令,向德国增加出口铜6000吨、镍1500吨、锡、钨、钼各500吨。德国战争部经济处的头目托马斯将军后来在叙述德国战争经济时写道:“俄国人直到德国发起对他们的进攻前夕还在向我们运送物资。在最后几天里还从远东用快车送来橡胶。”
史达林对德国的援助无疑是一个愚蠢的决定,他认爲德国不可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不列颠的空战使德军泥足深陷,史达林虽然接到了许多有关德国将入侵苏联的情报,但是他最终仍不相信希特勒真的这么快就会来和他决一死战。
当时,西线的情形是,希特勒不可能越过英吉利海峡。他缺乏海上和空中优势。而英国正源源不断地得到美国越来越多的供给品和直接合作。如果希特勒不能打垮英国,他就必须打垮苏联,否则,在将来的某一天,他就可能冒两线作战的危险。
30年代,史达林在肃反运动中共枪毙1200万人:俄共前两届政治局委员,除列宁已死及史达林本人外,全部被处死或自杀;当时五名元帅中毙了三个,五名集团军司令中也毙了三个,全部二级集团军司令十个人全部枪毙,85个军长中毙了57个,195名师长中毙了110个;仅1937与1938两年共枪决红军军官三万五千名。这一切使苏联军队中的精锐几乎丧?p尽。同时,史达林与德国签订的条约,以及1939年到1940年苏联军队在对芬兰的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低劣素质,给希特勒造成了一种苏联并不强大的印象。这促使希特勒明确决定放弃攻打英国,而把枪口指向苏联。德国外交部长李宾特洛甫告诉义大利外长齐亚诺,如果他能“在8个星期之内”击败苏联,那时,他就能在毫无后顾之忧,并拥有苏联的粮食、石油、金属、机器和由他来驱使的人力的情况下,再次攻打英国。
邪恶者并非一贯聪明,独裁者也不会总是正确。史达林的精心筹谋恰好使他误入歧途,害了自己。只过了22个月,到1941年6月22日,史达林以及苏俄上百万的生命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邱吉尔说“如果一个政府毫无道德顾忌,那么它似乎总是占大便宜,爲所欲爲。但是,‘每天结束时都得算总账;末日来临时更要算总账。’”
三、正邪之间没有中立
在此,我们有必要讲一讲法国是如何沦陷的。众所周知,法国在与德国交界的边境上修筑了一条长度将近400公里的“马其诺防摺保(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