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文章说,2001年,美国中西部到大湖地区经历了一场由于蜜蜂大量减少而造成的灾难。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农民普遍抱怨,因为可恶的冷冬,蜜蜂都冻死了,结果使得他们的农作物因授粉不充分而大量减产。科学家认为这正是第五纪冰川期的表现。
地球经历的四个大冰期
为什么要把地球经历的下一个冰期叫做第五纪冰川期,第五纪冰川期的到来会给地球造成什么影响?要想解开第五纪冰川之谜,就要先从地球经历的四个大冰期说起。
冰川学说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曾有数次冷暖变化,冰川作用随之重复发生。气候寒冷时,降雪量增加,发育大规模的冰川,巨大的冰盖掩盖地球,称为冰期;当气候变暖时,冰川大规模消退,叫做间冰期。
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先寒武纪里,我们的地球经历了第一纪冰川期。那次冰川大规模覆盖了澳洲、欧洲、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在4.1亿到4.7亿年前,地球遭遇第二纪冰川期。此次冰川覆盖了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地区;地球经历的第三纪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冰川覆盖面积扩大至整个南半球;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第四纪冰川期里。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第四纪冰川期之后的大冰期,自然就是第五纪冰川期了。
温室效应与冰川期
目前,地球正处于第四纪大冰期的后期。最近一次冰川广布的情况是在1万多年前结束的。此后,气候总的来说在逐渐变暖,冰川逐渐消融,规模变小,现在冰川的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0%。观测的结果告诉我们,阿尔卑斯山上的冰川在1876-1934年间面积减少了15%,较大的冰川缩短了1-3.5千米。喜马拉雅山上的绒布冰川,冰舌中部近百年来减薄了约50米。但也不是直线下降,仍有时冷时热的变化。不过,从长期来看,总的趋势是变暖了。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目前不是大家都在关注“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吗,那么地球到底将会越来越热,还是越来越冷呢?其实这个问题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短暂气候变化,它与地质历史上的冷暖变化比起来是极其微小的,只是一个局部现象,对整个地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产生不了影响。但是,这并不是说温室效应无足轻重了,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导致短期气候异常,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冰川期生物的命运
第四纪冰川期的来临,导致了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因为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前存在一个比较长的间冰期,那时气候温暖,环境适宜生物生存,可以说是一个很舒适的“太平世界”。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物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其适应性就逐渐变差,甚至退化,结果在大规模冰川来临的时候,很多物种便走向灭绝。比如现在我们在化石中看到的长毛象,就曾经大量生活在第四纪冰川期来临之前的间冰期。同时,在冰期里部分物种灭绝,也会有新的物种诞生,比如地球上最高等生物--人类,就是在第四纪大冰期中诞生并进化的。
但是,正如第四纪冰川期中大量动物因不适应新环境而灭绝一样,人类似乎也正面临生死挑战。最近有美国专家称,人类进化正趋于停止。若果真如此,这对人类本身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停止进化就是退化的开始。如果人类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肌体的抵抗能力,而只满足于享受“舒适”的自然环境和高科技带来的“免疫”能力,那么,可以想象在下次大冰期来临时,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严酷命运。
正在向第五纪迈进
第五纪冰川来临,意味着我们的地球又要进入一个冰川广布的可怕的地质年代了吗?
德国波茨坦气候变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斯台芳·拉姆斯托夫通过计算模型证明,全球气候变暖将改变海湾暖流的流向,从而导致欧洲大陆进入冰期。根据拉姆斯托夫的研究,全球气温升高最终可能导致欧洲出现区域性冰期。气候学家甚至间接地证明,海湾暖流热效应在大西洋北部海域已明显减小,欧洲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反复无常。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汤懋苍等专家认为,现在地球正在从“太平世界”缓慢地向强对流型转化,届时强造山运动和热能向机械能转化的现象又会出现,一个新的大冰期很可能会降临地球,他们还根据自己的模型推测第五纪冰期大概将在1亿年后来临。
面对众说纷纭的研究结论,我们只能说,第五纪冰川来临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在一个短时期内还很难确定其趋势,这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