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国际资本入主大陆国企的案例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一个是日本的日产汽车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的合资。据大陆传媒的公开报道,东风汽车集团与日产的合作,突破了大陆汽车工业以往与外资合作的模式。以往大陆汽车企业与外资合作,仅仅是拿出自己的一部分资产与外企合资,自己对大部分资产仍然保留绝对的控制权。这次东风集团则不然,它是把自己全部的主要资产都拿出来与日产合资,股权仅是百分之五十,而日产只要拿出自己资产很少的部分,就几乎控制了东风。实际上,东风是把自己的全部客车业务都交给了日产。事实上,这个合作使日产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大陆拥有完全自主控制的外国客车企业。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控股深圳发展银行。《财经》杂志以"接管深发展"的醒目标题把这个案例作为封面故事。这个故事确有惊人之处。因为,新桥集团与深圳政府关于转让股权的谈判还没有结束,也就是说,在交易没有敲定的情况下,新桥集团就应深圳市政府的要求,派出管理团队,对深发展实行了全面的接管。美国《华尔街日报》说,这个案例"创造了历史"。《财经》杂志更点明,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第一家被外国资本接管的中国银行。当记者问代表新桥集团运筹入主深发展的单伟建,"这种事情怎幺会在中国发生"的时候,单伟建答到,"这也是我正在问自己的事情"。
银行在中国大陆被认为是关系经济命脉的要害部门,可是深圳政府要把这个要害部门的企业交给外国资本去控制的心情是如此之急切,已经顾不了一般的商业常规。这其中包含的明显信息是财经杂志不敢挑明的,那就是大陆的当权者认为,把国有企业交给外国资本管理,比交给自己的官员更可靠。新桥大陆入主深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大有来头的。据报道,大陆当局正在准备出台新的政策,对外资通过收购股权入主更多的大陆国企。
数年前,大陆的地方政府在强烈的私有化冲动中,曾经试图把一些国有企业卖给外国资本,但是被朱镕基断然制止,并斥之为国有资产流失。朱镕基当时认为,他有能力力挽狂澜,重振国有企业。后来,在事实面前,朱镕基认识到国有企业的不可救药。但是,对于江泽民和朱镕基来说,把国有企业,尤其是骨干企业,私有化给'国人',是难以接受的。于是,朱镕基产生了一个通过国际资本大举入主,改造国有经济的思路。朱镕基力主加入WTO,底牌就是这个路数。我曾经在过去的评论中指出,选择这个'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策略,有起深刻的政治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在合 k性不足的情况下,把资产交给国内的企业家(家奴),会增加他们向当权这挑战的本钱,而交给外国人,则可以换回对当权者合法性的支持。被迫变法的晚清是如此,被迫改革的中共也是一样。
对于维持专制的当权者,这个选择在情理之中,对于入主大陆国企的国际资本来说,则是一场大赌博。他们赌什幺呢?他们赌大陆的政治稳定和经济成长可以持续下去,至少可以持续相当时间,使他们收回自己的投资。对于国际资本来说,这个选择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大陆市场的诱惑是太大了。
不过,对于那些并非想在中国大陆捞一把就走的国际资本来说,入主大陆国企的风险是很大的。问题不仅在于改造国企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更根本性的问题是大陆的制度环境。一个对自己的人民不信任甚至感到恐惧的政权,究竟能够为国际资本提供一个什幺样的制度环境呢?国际资本如果与中国的权势集团勾结,那他就是在大陆增加动乱的因素,而如果它站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边,它又可能要冒犯专制当局,而于己不利。在一个不公平的制度下,在商言商不可能是道德中性的。
(RFA 11/4/2002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