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罢《英雄》,脑子里只有一个以前电影中的图像画面:一位在玩地球的希特勒。这个《英雄》中英雄的著名特点,好像希特勒都有:1) 统一天下的雄心,和 2) 杀人不眨眼的手段。
如果电影是在歌颂这样一个主题,那么,人类所有最不耻挂口的人物都可以被电影美化了。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澄清:第一,统一为了什么?第二,什么是英雄?看清了这两个问题,可能对《英雄》电影由来的本质就会有进一步的理解了。
一·统一为了什么
本来,诸侯战国分争,每当战事,人民生命财产受敌国威胁而没有安全。当时联络通讯可能不够发达,邻国之间一有误见,就可能各自猜疑,或者动刀动枪;所以,一统天下,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少受战役灾苦。中国人一直以来,有一种一统天下就是好的观念,这种观念在战国时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是当时饱尝战乱后的民心所向。
可是,本来为了人民少受灾苦的一统天下的民心,却引来了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可谓是,为去虎迎狼来。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可能避免了各国分争给百姓带来的战苦,但绝不是他可以残暴的理由。秦家王朝是一个只有12年的短命王朝,它被推翻是因为它的暴虐激怒了百姓,人们“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反正是死,揭竿而起,不正是人民以暴制暴的结果吗?
人民和仁人志士在饱受分治战乱和“残暴统一”的二次折磨后,作了自己更明智的选择,这种选择就是辅助明君:一来可以防止“分治战乱”,二来可以制止“一统暴政”。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是凡那些国富民强时期的君王,都是能体恤百姓,虚心采纳意见的明君,这一切和明君个人的修养和人品也是分不开的:如唐太宗“贞观之治”,康熙大帝时代的“康干盛世”。这些明君,不以个人好恶衡量,他们广纳忠言,以大局为重,不听信谗言,使小人远离,忠臣为佑,天下自然国泰民安。
其实,西方一直有分治的传统,这里可能有其地域地貌的原因。但是,他们文化中“自己活好,别人也可以好活”的观念使他们受益无穷。从而,西方分治可以少战事,又可避暴君。
上面提到的希特勒是一个忆想破坏西方成功的分治、建立一统天下的暴君,他的失败和被人类所鄙弃也是西方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而影片《英雄》里鼓吹的希特勒式的一统暴君,是当代人类不可不防的人物。这种利用民心的枭雄,给人民带来的只能是比分治还要坏的灾难。不过,历史已经给人类足够的经验,枭雄的欺骗和用心只能是希特勒和德国的惨淡下场!
二·什么是英雄?
英雄应是人间正义的代表,善良、智慧和勇气的化身,光有所向披靡,锐不可挡的勇气还不够,更应是嫉恶如仇,对强权不低头,对善良的生命无论强大还是弱小都是保护的壮士。
而影片《英雄》里到底谁是英雄?是“秦始皇”吗?他真的解救了人民吗?不是。也许时代需要一位把人民从各国诸侯分争的战乱中解脱出来的人物,“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雄心可能是符合了民心,但是,人民求于一统天下的根本目的是免于灾苦。但是,“秦始皇”从统一的残酷过程到统一后的暴孽统治的表现,不是英雄所为,只能说他是一个骗得民心的狡猾的枭雄。
就影片情节来论,尽管刺客无名对“秦始皇”刀下留命,“秦皇”还是要置勇士于死地。这里,“秦皇”哪里还有一点人性可言,更不要讲义气和良心了。影片把这一幕描述成“秦始皇”无奈地屈从了御林军,这简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铁腕君王一挥手,御林军万箭齐发,无名乱箭而亡。无名的半点姑息,引来了射杀之祸,与暴孽成性的“秦始皇”相处,谁还会有人身安全之感?这样的所谓“英雄”,企不是一个握有生杀大权的害人精?
那么影片中的刺客无名是英雄吗?不是,首先,他要刺杀“秦始皇”的动机不对。一统天下当时是民心所向,如果代表诸侯的利益去刺杀一个为天下民心的君子只能是鲁莽。但是,当他了解到“秦始皇”是一个无人性的暴孽枭雄,他看不到这样的统一只能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灾难,那么,无名对“秦始皇”刀下留命就是糊涂,那只是鲁莽的另一面。无名被乱箭射死,不是他的勇敢,也不是“秦始皇”的威武,只是他的鲁莽和糊涂所致。英雄除了不怕死外,还应该是有智慧的,象无名这样的无头勇士能算是英雄吗?
三·“以天下为重”岂能以暴君为重?!
“以天下为重”是影片《英雄》中的口号,但是,那是用来要求别人的,严格地说,是“秦始皇”用来骗天下的,那就是:
人民要“以天下为重”牺牲自己,而“秦始皇”可以不“以天下为重”;甚至可以胡作非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杀逮诈欺,这就是《英雄》所要宣扬的主题。中国大陆人民对这样的主题其实并不觉得陌生,反而相当熟悉,更不会忘记。
当然,影片中的“秦始皇”可能不是真正的秦始皇,影片中的无名也决不是“风啸啸兮易水寒”的壮士荆轲。残暴而狡猾的枭雄,只知道残暴凶狠和花言巧语,它只能蛮横一时,也只能欺骗一世。但是,它的暴政是不会长久的,真正为天下者长治天下,这是历史的必然和无数次试尝的明证。
《英雄》与它的后台老板一道,将被觉醒的人民所鄙弃,载入反人类的反面教育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