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3-04-08 22:43:00作者:
近日,本市接连发生了几起年轻人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由于这类悲剧性事件的“峰值”刚好出现在香港影星张国荣自杀之后,人们不免要想,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在社会学家和心理专家做出科学的结论之前,我们还无法断言,张国荣跳楼自尽是不是在某些追星族中引发了精神危机,甚至诱导了一些人的自杀冲动,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娱乐红星,张国荣的自杀给了社会心理一个消极的暗示,而这种暗示在被媒体放大之后,已经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冲击。
明星的行为方式具有示范作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发达的现代传媒在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同时,也把公众人物的价值观作为“样板”提供给了世人,这被专家们称为“市场性格”。遗憾的是,明星虽然头罩着耀眼的光环,可也有着普通人的弱点,还承担着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于是,吸毒、酗酒、自杀、顶包这类的怪事便也频频发生在明星的身上。当然,真正奇怪的并不是明星自身的反常行为,而是明星的这些举动和行为被普通人“膜拜”和效仿。在传媒的渲染之下,明星和名人的自杀行为经常被染上一层“诗意的色彩”,导致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严重失衡。美国著名摇滚乐队“涅槃”的主唱自杀之后,文化和娱乐圈为他的死亡大唱颂歌,一时间自戕竟然成为了时尚。而在我们这边,十多年前,青年诗人海子卧轨自杀,也受到了文化界的“诗意追捧”,其后,不少文学青年竞相走上了不归路。
张国荣跳楼自尽,自然是媒体的猛料,与以往相似,这位明星的夭亡也被打上了诗意的印记,不仅网民们把他的自杀行为看做“诗意的”解脱,更有一些著名人士将之誉为“飘然而去”,是用死亡“完成了一个传奇”,甚至有“妙文”把张国荣残破的身体比喻为“绝色的伤口”。凡此种种“诗意的追捧”,虽然艳丽得如同绢花,营造出一派“哀荣”的气氛,却极易成为年轻人尤其是追星族们的心灵迷药。无怪乎一位心理医生敬告媒体,对报道张国荣事件一定要谨慎。
张国荣是娱乐人物,他的死也成为了娱乐的材料,但是在渲染之余,我们是不是也该衡量一下娱乐的代价?据有关方面统计,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我们是不是应该警惕对死亡的“诗意追捧”可能导致的并不诗意的后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