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竟会将自己同新中国的政治风云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初,他是以一个非常单纯朴实的画家的心情和手笔来描写新中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的。
然而,高岗、刘少奇两位政治人物的命运却迫使董希文两次对这幅视若生命的作品进行大改,并永远失去了历史的真实。
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委会需要一幅油画《开国大典》,当时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的董希文先生主动承担了创作这幅作品的重任。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创作,从构思到作品完成,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巨幅油画《开国大典》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后来,毛主席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一同观看了这幅作 品,并亲切接见了董希文。毛主席夸奖这幅画说:“是大国、是中国。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但是,“高饶反党联盟”定性后,上级要求董希文修改《开国大典》。他明白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多说,就去革命博物馆抹去了高岗。因为高岗站在前排最边上。抹去后构图差异不大,整体上的艺术效果损失也不大。
“文革”中,董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9年,他被安排在北京钢厂劳动,非人的折磨,外加翻铁砂的劳累,使他的胃溃疡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二。1970年董先生被确诊为癌症。
1972年,1972年,“四人帮”在美术界的代理人强令修改《开国大典》,要求把刘少奇去掉。面对这种情况,董先生疑虑重重:这不是有违历史真实吗?这不是有悖艺术家的良知吗?他感到内心非常痛苦。何况此时他已经到了生命的晚期。在这样的情况下,继承父业学了绘画的大儿子董沙贝要求替父亲修改。董希文没有同意,他说这幅画是他一手画的,他要负责到底。在革命博物馆,《开国大典》再次被迫失去了历史真实。
“四人帮”垮台后,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得到了平反昭雪,但董先生已去世多年,再也不能亲自在《开国大典》上恢复刘少奇的形象了。1978年,革命博物馆决定再次修改《开国大典》,董先生家人不同意再改董先生的原作,于是修改便在临摹图上完成。现在,未再修改的原画收藏在博物馆的画库里。
一幅油画《开国大典》几十年来几经修改,命运坎坷。如今我们已经永远看不到最初的那幅《开国大典》原貌了。一代艺术大师董希文最终未能还原作品,抱憾终生。董希文个人的悲剧命运,也是我们整个民族曲折经历的一个缩影。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