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以前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学习会的情景在电视新闻中已经多次报道过,但是都没有这一次那么使人吃惊,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军人齐刷刷地坐了那么多,这种场景自从十六大后,半年多了没有出现过,在人们的印象里,中共的党指挥枪原则已不复存在,变成了枪指挥党,可是昨天看了新闻联播后,觉得历史的颠倒仿佛在昨天又颠倒回来了。
胡哥5月26日即将出访俄罗斯等国家,临行之前,召开这次会议,并向全国转播会议场景,其用意我想不外乎两点,一是很多朋友担心胡哥离开大陆11天,江三代表会不会发动军事政变?二是胡哥究竟有没有魄力将枪指挥党的局面扭转过来?看来新闻报道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胡哥已经将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军人整整齐齐地坐在那里,就是用脚杆子投了胡哥一票。胡哥在会议上,穿着很随和,一件夹克衫,没系领带,敞开衣领,讲话神情很有自信,贾庆林歪着身子注目恭听胡哥讲话,没看见陈至立这个活宝的镜头。
本来军队工作是江三代表的禁区,照理说,胡哥应该在会议上清楚地说是受军委主席江泽民的委托来召开这次会议,或者是用江主席身体不适之类的话而不能出席来搪塞敷衍过去,但是新华社的新闻稿中却没有此类字眼,甚至只字不提江三代表。尤其是这句话“要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不承认江泽民有什么军事思想,须知大陆出版所谓论江泽民的军事思想马屁论文和专着有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部队实质上抛弃江三代表的这种局面何以如此迅速形成?
窃以为有以下几点:
1、作为军官,作为总司令来讲,在危难关头,应当身先士卒,而不是丢弃下属将士先当逃兵,这叫做孬种,为任何正直的军人所不齿,不管什么国家军人都是这样。毛泽东当年在陕北和国民党作战时,胡宗南将军几十万大军围困延安,兵临城下,危在旦夕,毛泽东让刘少奇朱德等离开延安去河北,而自己决定留下,即便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罢!有这样一个视死如归的统帅,军人绝对佩服尊重。江三代表恰恰相反,在SARS肆虐北京市的时候,他丢下他的部属和大大小小军官士兵,带着老婆逃难到了上海,不管他以什么借口,都使三军将士寒心不已!而胡哥温哥仪姐临危不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冲锋在前,六十多岁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和人民和将士在一起,共渡难关,此种精神就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三军将士一对比,能拥护谁呢?
2、国难当头,身为三军统帅,却将自己儿子江绵恒从北京叫回上海,一同避难。太平盛世时,江绵恒却闷声发大财,成了亿万富豪后仕途青云直上。同样是国难当头,共产党的祖师爷毛泽东却把儿子送往朝鲜战场,结果战死于异国他乡。中共三军将士心目中都有一杆秤,孰轻孰重哪有不清楚的?
3、俄罗斯今年元月18日单方面公布了在1992年俄中两国签署《相互谅解备忘录》,中方主动后撤500公里不设防。这条新闻在全国多家网站登载,当时没有规定军人不准上网,军人得知这个消息的不在少数,尤其是至今仍然准许上网的高级军官。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卫祖国,哪有主动后撤500公里不设防的道理?何况对方只后撤100公里,有的地方俄方寸土不让。毛泽东能这样干吗?他绝对不会!像这样软弱无能卑鄙的卖国统帅,能领导我们的将士?
4、在今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江三代表对高级军官讲了些什么,对战争的预测说了些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从CCTV第四套全球节目中,国防大学代表军队最高水平的草包教授张召中一类冒牌货从早到晚向全球夸夸其谈什么美国必败,萨达姆必胜,什么美国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地道战,地雷战,村自为战,人自为战,人肉炸弹等等胡说八道,不就是江三代表的看法吗?其结果在事实面前砸得个粉碎。像这样一个连基本军事常识都没有,颟顸自大的人,怎能有资格领导三军将士?这次胡哥召开的政治局学习会,名曰学习会,实质上就是检讨江泽民在伊拉克战事中判断严重失误,“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经验,抓住机遇,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这合乎广大三军将士的心愿,高级将领心领神会地用脚投了胡哥一票。
5、军人注重仪表军纪,铁的纪律,军人的威严不可亵渎,任何国家都是这样。哪有三军统帅到处作秀,怪动作连天,甚至在澳门和澳门何赌王的三姨太同台献艺。江戏子众多风流韵事,传遍天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这是我国三军将士的奇耻大辱!
有了这五点,胡哥轻轻松就把军权捏在了自己手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胡哥连杯酒都不用,江三代表即便是再不愿意,也得交出,谁叫他不自量力呢?何时公开,我想也许胡哥回来后自己选定时间吧!
胡哥明天就要动身去俄罗斯等国了,我估计不大可能再签订中方主动后撤500公里不设防一类天下奇耻大辱的所谓条款吧!如果在外交上依然和江三代表一样软弱可欺,卖国求荣,我想,中共也就会很快寿终正寝了,这有什么可怀疑的?连这点勇气骨气都没有,能战胜贪污腐败?呵呵,那是笑话!
2003年5月25日
(1)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5/24/content_885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