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两种意见,我都不完全赞成。谁说香港回归七年来,特区政府仅仅这么一点成就?我看,很容易就可以为特区政府开出一张长长的‘成绩单’,内容比一项‘二十三条’要充实丰富得多,甚至也伟大辉煌得多。我虽然身居香港,但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远远不够资格来列这张成绩单的。但是,这里也不妨小试一下,算是抛砖引玉。
回归七年来,香港最大的变化,公认是经济衰退,民生凋敝。其原因,是不是在于特区政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这里不必争论。但是,如果说七年来特区政府根本不关心经济,根本无心搞好经济,我想绝大多数人是不会赞成这个观点的。那么,既然很关心经济,也很想搞好经济,结果是搞了七年(请注意,不是一年两年),越搞越差,看样子还会更差下去,那就不能不说是特区政府的特殊本领了。
这一点,我们小民虽然深受其害,但是,我看还是应该说它是特区政府的一大功劳。上周我们说了,特区应该‘讲政治’。而从政治上看,香港经济大衰退的后果之一,就是香港人要北上揾钱,眼睛盯住伟大祖国。你看看,这不是加速了香港与伟大祖国的融合吗?难道能说是罪过不是功劳?
当然,北上打工是一会事,心里对伟大祖国什么看法可以是另一回事。就是内地自己的打工仔,是不是都那么热爱政府、热爱祖国,其实都大有疑问。关于这一点,中央政府不像香港人那么‘naïve’(权且译作‘天真’),所以,尽管两地融合加快,伟大祖国还是要防你一手,于是要搞‘二十三条’。同理,对于立下这般汗马功劳的特区政府,伟大祖国是不是就可以完全信任呢?恐怕也不能这么‘simple’(简单)。更何况,甭管特区政府的成绩单多么长,它的很多勾当,实在是有些可疑,不像一个忠于祖国的地方政府的作为。这样的事情,也可以列成一个很长的单子,上周讲到的聘请鬼佬组成什么顾问委员会,就是其中一个很小的例子。
大的例子也有。比如说,特区政府的政策研究,当此民生凋敝之时,不去讨论如何‘迎难而上促发展’,偏偏挖空心思寻找什么‘香港凝聚力’。香港人是有国际眼光的,那些头面人物个个更是洋面包养大。可是,放眼世界,有哪一个不是独立国家的地方,会研究自己的什么‘凝聚力’?放到中国政治背景下,我们能够想象上海或者广东要强调本地的‘凝聚力’吗?它一旦强调本地的‘凝聚力’了,那意味着什么?是的,那只能意味着寻求独立,准备建立自己的国家,像今天的台湾、车臣、魁北克,昨天的克罗地亚、埃立特尼亚和东帝汶。至于打出什么民主的旗号来研究香港凝聚力,更是骗人。凡是受过简单政治学训练的人,谁不知道,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所谓‘在分割中站立’(divided we stand),‘在分割中统治’(divided we govern)--我这里引的,其实是两部政治学名著的标题,说的就是民主政治的运作,其中哪有什么‘凝聚力’不‘凝聚力’?
说穿了这些,我想,看官也就明白,我为什么也不是完全赞同文初所引第二种看法了。没错,‘二十三条’是一块石头,可以打人。但是,如果正好打在特区政府本身、打在特区政府领袖人物身上呢?‘二十三条’瞄准的一个突出目标,是‘分裂祖国’。说到这一点,很多人首先想到‘台独’。其实,‘台独’自有解放军去对付它,和香港关系不大。难道香港愿意成为‘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一部分,像金门、马祖那样子?这当然是完全不可能的。真要防备的,是香港那些当权者,你以为他们当中不存在将香港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啊?‘二十三条’所列再一条大罪,是‘颠覆’,包括‘煽动’颠覆活动。什么叫‘煽动颠覆’?就是想方设法让人不喜欢我们伟大祖国,不喜欢祖国的政府和制度。七年来,如果香港有人怀念英国殖民地时代,如果有人有能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怀念英国殖民地时代,那会是谁?
朱容基总理卸任前最后一次来香港,讲过一句很重的话:香港回归中国之后,如果搞不好它,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朱总理说话向来一言九鼎,令人信服,你以为他是随便说说?既然不是,那就很快要到把‘香港的罪人’绳之以法的时候了。中央政府下这么大力气推动‘二十三条’立法,哪里是为了对付几个草芥小民?七年来把香港搞到天怒人怨的那些大人物,你以为你搞一项‘二十三条’立法就真的有功了?Naïve! 让你搬起‘二十三条’这块石头,现在知道该往哪里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