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尽指香港政府,但是实际上与其说香港政府陷入了政治危机,不如说北京的中央政府的香港政策遇到了空前的信任危机。
北京事前根据其情报,低估了可能上街的人数。这种估计来自对民众和民意的无知。按照常识,发现这种根本性错误以后,应该立刻从睡梦中惊醒,回到现实。具体步骤应当是彻底检讨当前的体制和方针, 加快建立民主政制的步伐,全力落实港人治港的诺言,重新取得港人的信任。可惜至今没有出现这一方面的迹象。
两个星期过去了,北京不动声色,走了两步棋。一,十万火急要求大陆一切中文媒体,像数月前隐瞒萨斯病那样,滴水不漏严密封锁香港三次游行集会的消息。二,七月十四日,中央政府不得不有所表示,于是在用英文出版的《中国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谴责民主游行组织者企图拖垮香港政府。至于为什么发英文警告,那是专门告诉港人,中央生气了!不要把老板的脸色不当一回事!但此时此刻全世界的在媒体严密注视事态的发展,必须把大陆老百姓蒙在鼓里,免得后院起火。
中央生气,惊天动地,历来如此。这一次,似乎和以往有点异样:时间相对滞后,态度有所克制,嗓门不大,没有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而来。有人说,这是值得注意的大变化。北京中央政府的反映确实值得注意,与1989年的“4-26”社论相比也确实有大变化。不过,不是主体大变,而是对象不同。中央还是中央,但香港不是天安门,中央无法用对付天安门的手段来对付香港。
几十年来,北京对抗民意有丰富的经验,有绝对胜利的把握。它的权威建立在掌握暴力镇压的国家机器和对传媒舆论的完全控制之上。这些工具和手段,天安门前显身手,打遍大陆无敌手。现在的问题是香港不是天安门。中央政府在香港缺了国家机器,落得两手空空,只有一张脸色。目前的一些表面现象显示北京不会让步罢休。它有财力,有政治手腕,会做幕后交易。它的力量在于有耐心,有时间,能等待,只要表决机器修好了,即使只有一票优势,也不会轻易让步。
押后不是让步,对港人来说,押后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更复杂局面的开始。到现在为止,港人做得非常出色。对二十三条的最好的回答,是坚持落实普选。没有民主的政制和立法,不可能有反映民意的法制。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成员当然应该由港人直选产生,否则就是中央治港,并非港人治港。把推迟二十三条立法和加快建立民主制度挂起钩来,合法,合情,合理。
香港不是天安门,中国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邓小平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虽然在大陆一意孤行,事关香港,总是左思右想,反覆掂量,不敢丝毫放肆,唯恐自食其果。香港英才济济,有胆有识,道义和优势都在港人这边。坚持团结,坚持落实普选,开创香港真正的民主,不仅对港人,而且对包括中共在内的全体中国人都是有益的。